书法“邪修”手记:女生,别浪费自己的天赋 我是个书法“邪修”。三周前还对篆书半懂不懂,如今却被专业选手盖章“天赋怪”——秘诀?不过是用点“野路子”,在生活的琐碎里,为热爱炸开一条缝。 书法“邪修”四式(速成版) 1. 描红大法:放大字帖垫在毛边纸下,铅笔先描结构。骨架对了,信心就来了,线条稳不稳,慢慢来! 2. 读书养气:狂读理论书、字帖解析,更要“读帖如看展”。审美提上去,眼睛刁了,手再笨也知道往哪使劲。 3. 死磕本命:邓石如的篆书写着顺?那就一头扎进去!找到灵魂共振的字帖,比贪多求全靠谱一万倍。临帖前查查作者生平,懂了他的“人味儿”,笔下才带气。 4. 装备加持:别信“报纸也能练”!趁手的笔、顺溜的纸,是让热情翻倍的“催化剂”。投资手感,比啥都值。 写给被生活按住的你:天赋是活火山,不是彩票 太多女性被困在“该做什么”里:该顾家、该隐忍、该把“自己”藏在最后。耗神的关系、一地鸡毛的琐碎,像流沙,慢慢埋掉你眼里的光。 但“邪修”想说:天赋从不是少数人的彩票,是每个人心底的活火山。你没看见,只是没敢去“炸”它。 不必求全能,像死磕邓石如一样,找到让你灵魂发烫的事——刺绣、做饭、写代码、哪怕只是种多肉;不必怕笨拙,审美先于技法、信心先于完美,像描红时先抓结构一样,先抓住“我想试试”的勇气;更不必等“有空”,每天哪怕只练10分钟,也是在告诉世界:我不只是谁的附属,我首先是我自己。 铺开你的“宣纸”吧,管它是纸、是布、是屏幕还是泥土。提起你的“笔”,用那点“邪性”和笨拙的勇气,去“浪费”时间,去“瞎搞”一番。 毕竟,能在热爱里锚定自己的人,从来都自带光芒。 #vlog日常 #创作人计划 #女性成长 #女性智慧 #风吹麦浪慢生活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54
00:00 / 1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3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3
晓荷说3周前
不要先找擅长的事 要先找喜欢的事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能一辈子都在错误地寻找自己的天赋? 我花了整整十年才搞明白,天赋根本不是用来找的,而是用来用的。 以前我总以为,找到自己的天赋,是为了找到“适合”自己做的那件事——那种好像天生就该我做、能做得很顺利的事。于是我总是纠结:这件事对不对?是不是我的天赋该用的地方?万一选错了,是不是就浪费了时间? 就连看书学“天赋”,我都觉得没用。书上讲的方法我试过,也找到一些自己可能擅长的事,但我还是不知道——这些能力,能拿来干什么? 直到最近,我才恍然大悟: 天赋,根本不是用来“匹配适不适合”的。 它是用来帮你做到你真正喜欢的事的。 也就是说,不是先找天赋再决定方向,而是: 你先确定你喜欢的,然后一步步用你的天赋去实现它。 这个思维一转,整个世界都变了。 原来遇到一件事,我会想:“这适合我吗?是不是我的天赋领域?” 现在我会想:“这件事我现在没做成,那我该怎么调动我的天赋来实现它?” 心态完全不同了——从害怕做错、害怕浪费,变成主动探索、不断尝试。 你不再被“天赋”限制,反而开始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所以我也得到一个结论: 不要先找“擅长的事”,要先找“喜欢的事”。 一旦你先考虑擅长,思维就窄了——就像传统找工作一样:“我能做什么?市场上有什么岗?” 结果往往要么找不到完全匹配的,要么一失败就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根本不适合?” 但当你从喜欢出发,思维就是发散的、探索的、充满可能性的。 你会一直问自己:我要怎么做成这件事?我可以调动哪些能力? 这条路,越走越宽。 所以记住: 别再问自己有什么天赋了,要问自己到底热爱什么。 你的热爱在哪,你的天赋就该用在哪? #晓荷说 #个人成长 #天赋 #认知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3
00:00 / 1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