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1周前
杂文《阴雨连绵》 (萧雨) 雨是第四日了。 起初只是零星几滴,怯生生地试探着大地,后来便放肆起来,密密匝匝地织成一张灰网,将整座城笼罩其中。天空像被泼了墨的宣纸,沉甸甸地压下来,连呼吸都仿佛要浸出水来。 街边的梧桐最先显出疲态。叶片边缘蜷起焦黄的边,像老人枯瘦的手指,在风中簌簌发抖。昨夜一场急雨,今晨便见满地碎金,有的还粘着半片枯叶,黏糊糊地贴在积水里,被过往的脚步碾成泥浆。 上班族们照例在雨幕中穿梭。黑伞白伞挤作一团,时而碰撞,溅起的水珠打湿裤脚,留下深色的圆点。他们的面容隐在伞沿下方,步履匆匆,仿佛前方有什么要紧事——或许只是为了准时打卡,或是赶在雨势更大前到达地铁站。一个穿黄色雨衣的外卖员踉跄着穿过马路,车筐里的保温箱被风吹得哐当作响,像一串不安的铃铛。 窗台上的绿萝垂着头,叶片积着细密的水珠。我望着玻璃上蜿蜒而下的雨痕,看它们时而汇成小流,时而分岔,最终消失在窗框的凹槽里。楼下便利店的自动门开合不停,进出的顾客都皱着眉,拎着滴水的塑料袋快步走过。 卖烤红薯的老汉今日没出摊。他黑色雨衣下的煤炉怕是早已熄灭,连同那股甜丝丝的暖意,都消散在潮湿的空气里。几个学生挤在公交站台的檐下,呵出的白气瞬间融化在雨里,他们跺着脚,把书包顶在头上,眼神茫然地望着雨幕深处。 雨还在下。天气预报说明天仍有小到中雨。 梧桐叶仍在飘落,有的旋转着,有的直挺挺地坠下,砸在水洼里发出闷响。这声音很轻,很快被城市的嘈杂淹没,却又固执地重复着,一天又一天。(图为原创大幅油画)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今天,这雨依旧像个执拗的孩子,没完没了地下着,细细算来,这连绵的秋雨都已经下了九天了,丝毫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天气预报说未来五天,依旧是雨的天下。 曾经,我是那么喜欢雨,喜欢那淅淅沥沥的声音,喜欢雨中漫步的浪漫,喜欢雨后清新的空气。可如今,当我看到种地人辛辛苦苦种下的花生生了芽,玉米发霉在地里,我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揪着,变得忐忑不安起来。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如此真切地希望雨能停下来,让那些农作物能有一丝喘息的机会,让种地人的辛苦不要白费。 上午,伴着这淅淅沥沥的雨声,我坐在窗前,用手细细地缝着前两天修剪的风衣底边。缝好试试,发现好像有点短了,或许是我平时总穿长款的缘故吧,这短一点的款式,穿在身上竟有些不习惯。另一件同款的风衣,想了想,还是决定不修了,长就长点吧。 这一上午,感觉还没干什么呢,就到了做饭的点。老宋一早就问我,要不要买肉。我心里想着,冰箱里还有一个在嘉祥买的烧鸡,还有中秋节那天回家吃饭打包回来的排骨汤,都还没吃呢,再买肉,这得吃到什么时候呀。 中午,我走进厨房,开始准备饭菜。炒了一个苦瓜腊肠,苦瓜的清苦和腊肠的咸香交织在一起,别有一番风味。把烧鸡拿出来,小心翼翼地扯成一小缕一小缕的,装在盘子里,又调了一个辣的料汁,想着蘸着吃会更美味。可丫丫说她的脸这两天有点爆痘,不能吃辣,我只好把料汁放在一边,没敢拌进去。又盛了一点水煮花生,把排骨汤加热了一下。丫丫曾经说有点咸,我随手加了几片白菜叶进去,希望能中和一下那咸味。嘿,还真别说,这简单的操作,让汤的味道一下子变得合适起来。 老宋今天回来得早,一进门就各种催吃饭,原来是跟我弟弟约好了下午去市里。我下午还有课,吃完饭,我也准备去上课了。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当车缓缓行驶在通往巫溪老家的路上,看着那连绵的山脉在眼前起伏,细雨绵绵,思绪万千。10月4日这天,重庆东北部地区刚下过雨,城口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暴雨,而我就在这雨水中向着老家方向前行。 途中山高路滑,雨水不断,沿路都是垮塌的碎石,滑落的树枝。公路旁边就是咆哮的河水,十几天的雨水积聚成的山洪,让这次行程多了几分惊险。喀斯特地貌在连绵的雨水中露出了它的脆弱,道路两侧是高耸的峭壁和令人不敢多望一眼的悬崖。 沿途的风景,随处可见的云雾仿佛一幅幅山水画。一路缓行路过老家,耳边响起了熟悉的乡音,回想起一幕幕亲切的笑脸,这就是家乡。虽然路上花费了不少时间,赶到城口亢谷的东篱居山庄已经开席一轮了。 踏入城口亢谷旅游景区,那清新的空气、葱郁的山林,真是一座天然氧吧。无愧于“小张家界”的称号,尽管是雨天,但山谷中的景色依然令人心旷神怡,峡谷幽深,山峰俊秀。 久别的亲朋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仿佛所有的一切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下午又风尘仆仆赶回巫山。由于巫溪到巫山高速不通,只能走巫溪县通城镇到巫山大昌镇上高速回到巫山新城老家。这一路虽然奔波、疲惫,却无比温暖,对于离家的孩子归乡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国庆吃酒席#回家路上风是暖的心是甜的#巫溪天地有灵气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