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2
青衿至紫袍:中国官员服饰的千年演变 你知道吗,从“青衿学子”到“紫袍加身”,中国官员的服饰竟藏着千年权力密码。 早在先秦时期,官员服饰就与礼制紧密相连。《周礼》规定,官员以深衣玄端为基色,玄色象征天意,赤章苍璧对应爵位。孔子曾赞叹“服周之冕”,正是对这种礼制秩序的认可。 秦汉时期,服饰成为权力认同的象征。秦朝尚水德,官袍尚黑,冠进贤,佩组绶,设定品阶。到了汉代,玺印制度更为严密,诸侯王金印龟钮,九卿银印。司马迁笔下“衣绣夜行”的讽刺,正是对服饰等级制度的生动写照。 唐宋时期,品色制度逐渐定型。唐代三品以上官员穿紫袍,五品朱红,七品绿,九品青,圆领袍配乌纱帽,开创了“满朝朱紫贵”的视觉政治。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句,正是他贬官后服色变化的真实写照。宋代承唐制而上简,展角幞头、方心曲领,尽显文质气象。 明清时期,服饰等级达到极致。明代创补服制度,文官绣禽,武官绣兽,一品至九品,图案泾渭分明。清代满汉融合,蟒袍箭袖配顶戴花翎,朝珠材质区分身份。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中“捐班出身争补子”的描写,正是制度僵化的缩影。 近现代以来,西风东渐,服饰符号不断革新。中山装取代长袍马褂,成为民国官员标准服饰,四个口袋象征“礼义廉耻”。新中国成立后,干部装、列宁装一度流行。改革开放后,西装成外交场合主流。如今的场合化着装体系,既体现文化自信,又兼顾实用主义。 从深衣的礼制烙印,到补子的等级森严,从品色制的视觉政治,到现代服饰的功能分化,中国官员服饰的千年演变,不仅是一部权力叙事史,更是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见证。 #服饰 #服装 #中山装 #西装#官服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2: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9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