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中文系学姐亲测有效的语文学习法。 方法一:基本的框架意识,知道每个部分的考察内容和复习重点。 现代文阅读,就需要知道内容+结构+主旨的分析框架,不要脱离这个框架就可以保证基本的分数。虽然文科是很感性的,但是不意味着完全不讲逻辑,文科考试的基本逻辑就是把你感性的理解输出转码成理性、有逻辑的话。 - ⚠️误区:高考语文其实是20%的素养+80%的技巧,即使你是一个没有什么“素养”“文化”的人,也是完全可以通过应试技巧来解决,然后拿到120+的成绩的。 方法二:偷懒学习法。大部分作业完全可以写出要点,等到考场上再面面俱到。节省出时间来做更富有思考性的工作,而不是没有意义的机械重复。 方法三:记忆法,基础课内文言文知识一定要熟练掌握,近年来对课内文言文的考察比例上升了!这对于踏踏实实学好课内知识的同学无疑是大利好!这部分内容如果要简化任务,可以考虑常常把词典放在手边,一个重点字词,可以经常看看它究竟属于哪个义项。 方法四:结构分析法。克服对作文的情绪性问题,把更多的时间放在钻研范文的套路上。范文一般都是排比式的几组句子作为段首,表明观点,然后列举例子。如果有一些诗词作为开头,就更加吸引人了。 - 很多时候名句我们也可以自己造。比如,写一个名人“xx写道”,然后自己写一句(不过要斟酌写什么哦,比如你让鲁迅说自由诚可贵,就不合适了) - 看起来很工整但没有含量的对偶句子我们也可以自己造的“脚踏实地波浪起,砥砺前行百花开”。(很俗且没水平,但是很讨巧) #北京大学 #中文系 #语文学习 #语文学习方法 #高考
00:00 / 06: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gui6天前
三根“救命毫毛”,快速构建知识框架‼️ 📍你想给自己的知识构建一个框架,但是你又感觉就像空中楼阁一般,连第一块砖都不知道从何搭起,非常无力。别急别急。今天就赐你三根“救命毫毛”,让你快速搭出自己的知识大厦。 📍第一根救命毫毛能变成放大镜,也就是不断的追问为什么,能够让你带着问题目的性的、主动性的去一探究竟的了解其中的缘由。化被动的接受无数的信息,到主动抓住问题去找信息,并拎着这些信息,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根本就非常快了。比如我为什么开奶茶店,因为想盈利,利润=收入-成本,收入=销量x单价。这个方式非常适用于挖透一个问题,单点破局。但如果你面对的不是单个问题,而是复杂的领域,比如一个行业,一段历史呢? 📍这时就要用第二根救命毫毛能变成时光机,也就是沿着时间线去梳理脉络。比如,你去了解你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文化和经济,就可以从他最早还没有什么经济,没有什么文化的时候开始研究。观察他是怎么一步步,从无到有的走到现在这样的。沿着这条时间线不断的摸索,框架不就慢慢的显现了。比如:新能源汽车,打开时光机从最早的政策补贴到特斯拉入华,再到现在的百家争鸣,整个行业的脉络就自然浮现出来了。好,现在我们既能深挖又能根据时间线捋顺,但如果想搞懂一个系统,一家公司的运营系统。 📍这个时候就需要掏出,第三根救命毫毛,变成行动地图,拥有流程化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你开个奶茶店要怎么运营?那你就可以想象一下客户是怎么一步一步购买到你的奶茶的。先是认识你的店铺,然后是建立对你的奶茶店的信任,最后就是交付。是不是这个消费流程就是把关键点梳理出来了,认识、信任、交付。这就是你运营的框架。有了框架你就可以着手去想想怎么让更多的人认识你?是打广告还是再社交媒体上更多的曝光。怎么取得信任?是请网上打卡还是明星代言。怎么更好的交付?是打折还是满减活动。框架有了对应的发力点就都有了。 📌所以,真正的建立框架不是脑袋一拍出来的,它是通过不断的追问为什么问出来的,通过反复梳理时间线,摸出出来的,和一次又一次的流程化模拟试出来的。#知识分享 #个人成长 #思维框架 #读书 #干货分享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