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古诗词4月前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712-770年)#唐诗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古诗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译文: 黄四娘家周围小路开满鲜花,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嬉闹的彩蝶在花间盘旋飞舞不舍离去,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悦耳动人。 简析: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第二年春暖花开时,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此诗为其中之一。   这首诗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中第六首。此诗记叙诗人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表达了其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诗中对景致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字、词、句间贯珠相联,音调宛转,含义真切,句法也新颖多变,其生动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颇为精巧。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古诗词8月前
《望岳》[唐]杜甫(712-770年)#唐诗 #望岳 #杜甫 #古诗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曾 同: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苍翠的美好山色没有尽头。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界,晨昏迥然不同。 升腾的层层云气,使心胸摇荡;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隐入了山林。 我定要登上那最高峰,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 简析:   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写得气骨峥嵘,体势雄浑。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领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精妙奇绝。这首诗虽有深远寄托,却丝毫不见刻意比兴的痕迹,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体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闹近5月前
杜甫园杜甫墓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 合称"李杜",为了杜甫墓 跟另外两位诗人 李商隐 与 杜牧 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一生写有3000多首诗篇,流传下来的有1400多首。历代根据杜甫行踪有众多纪念馆和纪念遗址,表达对诗人的爱戴与悼念。令人疑惑的杜甫归葬之地,或墓、或墓冢在全国竟有八座之多,分别是:湖南的平江、耒阳各一座;湖北襄阳(今属襄樊);河南偃师、巩义为杜甫出生地各一座;陕西鄜州、华州;四川成都。 真迹一般认为在平江。杜甫于唐代宗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在湖南耒阳附近的湘江舟中去世。当时家贫无力归葬,暂时葬在湖南耒阳。43年后,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遵照其父亲的嘱托,将杜甫的灵柩迁回,并安葬在洛阳偃师城西首阳山。后来,这座墓又迁移到了巩县(今巩义市)。杜甫的两个儿子宗文、宗武也陪葬在墓侧,当地群众称之为“圣人三冢”。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