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7
#陕西方言喝汤 #可能起源武功长宁 #喝汤赋予新含义 #晚上才大吃大喝了 #咸阳喝汤好地方 闲谝方言喝汤 今天晚上,在咸阳这个很多人“喝汤"地方,谝一谝陕西方言“喝汤”。 陕西人晚上见面打招呼,“喝汤了没有”“汤喝了没有”,意思是问对方“吃晚饭了吗?” 陕西人为什么把吃晚饭叫“喝汤”呢?说起来真的有点栖惶。据历史记载,宋理宗绍定三年(公元1230)六月,蒙古托雷率军攻破今武功长宁,十月蒙古军大量入陕,关中地区遂为其势力范围。宋理宗宝祐元年(公元1253),忽必烈受封关中。历经多年战乱,百姓伤亡逃逸过半,大量田地荒芜,粮食极为短缺。为了解决入驻关中的蒙古庞大军队的吃粮问题,忽必烈下令百姓改一日三餐为两顿饭,并给每十五户人家派出一名蒙古士兵监管,除供其共用且由监管士兵掌握的一把菜刀外,没收了所有铁器。习惯于每日三餐的关中百姓们,在田间作坊辛苦劳作或被蒙古军队役使了一天,体力严重消耗,晚上饥肠辘辘。有一位叫王二的小伙子,给财主家推了一整天石磨子,半晚上回到自己家里后,实在饿得撑不住,就偷偷生火想烧点米汤充饥,可惜米还没有下锅,就被监管的蒙古士兵发现了,违反禁令怎能得了,于是将王二绑送到忽必烈帐中。忽必烈闻听王二竟敢偷吃晚饭,简直就是公然造反,勃然大怒,喝令士兵,要将其推出帐外斩首。王二心里一急,大喊"冤枉"。忽必烈斥责道:"大胆贱民,偷吃夜饭,有何冤枉?"王二回答说:"大王令民省粮,小民怎敢抗命。只是口中干渴,想烧点水喝,锅里并未下米,实实在在的冤枉。"忽必烈便问押送王二的监管士兵说:"你可曾见锅中下米?"士兵回答说:"不敢欺哄大王,未见锅中下米。"忽必烈一想,王二烧水解渴,也没有什么错,就把王二放了。从此以后,那些监管的士兵们见百姓晚上生火,也不再过问。百姓们就借生火烧水之名,晚上偷偷做些饭吃。于是,便有了把晚饭称作"喝汤"的传统说法。后来,“喝汤”这种说法流传到今天的甘肃乃至西北中原地区,成了别具特色的民间方言。 过于困难时期,吃晚饭的确是“喝汤”,晚饭基本上都是汤汤水水,把中午剩下的面汤热热,泡点馍吃,或把中午剩下的搅团添些水汇一汇,吃一吃,就算晚饭了,喝汤了。现在生活富裕了,吃的丰富多彩了,人们白天都忙忙碌碌,早饭午晚都是简单对付一下,晚饭才有时间了,才大吃大喝了,海吃海喝了,“喝汤”被赋予新的内涵。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3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0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3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7: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5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