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12脏腑的职责与分工 中医认为,人体的12脏腑在生理功能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分工,相互协作,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具体分工如下: 心 - 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为全身组织器官提供营养。 - 主神明:主管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肺 - 主气司呼吸:主呼吸之气和一身之气,吸入清气,呼出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 - 主行水:通过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 - 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后,再输布到全身。 脾 - 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液,将饮食水谷转化为精微物质,并将其输送到全身。 - 主统血: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防止血液溢出脉外。 肝 - 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液和津液的运行输布,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胆汁的分泌排泄,调畅情志,调节生殖功能。 - 主藏血: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根据人体不同的生理状态,调节血液的分布。 肾 - 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脏腑气化,肾中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 主水:主持和调节人体水液代谢。 - 主纳气: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保持呼吸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胆 - 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由肝之余气所化,贮藏于胆,在进食时排泄胆汁,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 - 主决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功能。 胃 - 主受纳腐熟水谷:接受和容纳食物,并将食物初步消化为食糜。 小肠 - 主受盛化物:接受胃传来的食糜,进一步消化吸收。 - 泌别清浊:将食糜中的水谷精微吸收,将食物残渣下传大肠,将多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渗入膀胱。 大肠 - 主传化糟粕:将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膀胱 - 贮存尿液:人体水液代谢后的多余水分,下输于膀胱,暂时贮存。 - 排泄尿液:膀胱之气的通利,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适时开合,排出尿液。 三焦 - 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对人体的气、血、津液等的运行和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 疏通水道,运行水液:三焦是水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肾等脏腑协同完成的#五脏六腑 #国学文化 #养生 #特异功能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4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人体八大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的核心结构,具体包括以下8个系统: 1.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主要功能是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并实现身体的运动(如行走、奔跑)和姿势维持。 2.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肝脏、胰腺等器官,负责摄入食物、消化分解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并排出食物残渣。 3. 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构成,功能是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为身体提供氧气支持。 4. 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主要作用是运输血液、氧气、营养物质及激素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带走代谢废物(如尿素、二氧化碳)。 5.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负责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形成并排出尿液,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是人体的“控制中枢”,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调节和协调身体各系统的活动(如感知外界刺激、控制肌肉收缩、调节情绪等)。 7. 内分泌系统:由甲状腺、肾上腺、胰腺(胰岛)、卵巢、睾丸等内分泌腺组成,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功能等(如甲状腺激素调节代谢,胰岛素调节血糖)。 8. 生殖系统:男性包括睾丸、输精管等,女性包括卵巢、子宫等,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子),实现生殖过程,延续后代,并分泌性激素维持第二性征。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15: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