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朝花夕拾》:鲁迅的温情回望与冷峻沉思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创作于 1926 年至 1927 年间,收录 10 篇散文。书名 “朝花夕拾” 寓意 “早年的往事,晚年捡拾”,鲁迅以温润的笔触回溯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怀旧的底色中,藏着对时代、人性与文化的深刻审视。 书中既有对童年乐趣的鲜活描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桑葚的甜、覆盆子的酸,与书屋中 “子曰诗云” 的刻板形成鲜明对比,百草园的蟋蟀、覆盆子、皂荚树,成了一代人对童年野趣的共同记忆;《阿长与 < 山海经 >》中,粗俗却善良的保姆阿长,用粗糙的手为 “我” 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让平凡人物的温情跃然纸上。 也有对成长困境与时代弊病的冷峻剖析:《二十四孝图》里,鲁迅辛辣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与残酷,“郭巨埋儿” 等故事的荒诞,戳破旧道德 “以孝为名” 的压迫本质;《藤野先生》中,留学日本时的经历 —— 匿名信事件、课堂影片里国人的麻木,让他痛悟 “医学救不了中国人”,最终走上文学救国之路,字里行间满是思想觉醒的沉重与坚定。 这些篇章不是简单的往事罗列,而是 “带露折花” 式的反思:鲁迅在回忆中打捞童年的微光,也在回望中叩问旧中国的文化积弊。文字时而诙谐灵动(如写百草园的 “美女蛇” 传说),时而沉郁悲愤(如忆及范爱农的悲剧),温情与冷峻交织,个人记忆与时代洪流相融,让《朝花夕拾》既成为理解鲁迅早年经历的钥匙,也成为折射清末民初社会风貌的一面镜子 —— 它不仅是鲁迅的 “私人回忆录”,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对民族精神的深刻叩问。#读书 #书籍推荐 #书单 #抖音二创激励计划 编辑分享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拾光寻忆,再读《朝花夕拾》 时光如一位沉默而精巧的匠人,以岁月为刻刀,在记忆的肌理上细细雕琢,那些曾经寻常的片段,终成温润的瑰宝。鲁迅的《朝花夕拾》,便是这般经时光沉淀的经典,字里行间满是岁月的沉香 。 百草园的泥土芬芳里,藏着他最鲜活的童年。蟋蟀在草丛中鸣唱,覆盆子的酸甜在舌尖萦绕,那段无拘无束的时光,是他心底最柔软的底色。长妈妈蹒跚的脚步踏过岁月,那双粗布鞋承载着笨拙却真挚的关爱,买来的《山海经》,成了童年最珍贵的馈赠,让温暖在记忆里永驻 。 可成长从非一路坦途,父亲的严厉如一道沉甸甸的枷锁,那些关于求学、关于期望的压力,是他成长中无法回避的重量。书中那些或温情脉脉、或尖锐批判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回忆,更深深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勾勒出旧中国的社会图景 。 如今再翻开这本集子,褪去年少时的懵懂,方能读懂《朝花夕拾》背后的深意。正如那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回首已是百年身”,当年看似平淡的日常,在时光的滤镜下,都有了别样的滋味。经典之所以不朽,正因它跨越了时空,在文字里照见了每个人的成长与过往 。 愿我们都能在时光的长河里慢行,细细捡拾属于自己的“朝花”,将那些珍贵的记忆妥帖收藏,待回首时,亦能拥有满径芬芳 。 #正能量 #每日分享 #读书 #治愈 #生活是一种态度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