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4
00:00 / 08: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00:00 / 1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一、唐僧的人物原型:历史上的玄奘法师 唐僧是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核心角色,其历史原型为唐代著名高僧玄奘(602年—664年)。玄奘俗姓陈,名祎,祖籍颍川郡(今河南许昌),出生于洛州缑氏县(今河南洛阳偃师区)。他13岁在洛阳净土寺出家,法号“玄奘”,一生致力于佛法研修与经典翻译。贞观三年(629年),27岁的玄奘不顾禁令西行取经,历经17年、行程五万里,抵达天竺(古印度)那烂陀寺,拜戒贤法师为师,成为佛门高僧。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带657部梵文经典返回长安,受到唐太宗隆重接待。此后,他在长安大慈恩寺、玉华宫等地主持翻译工作,译出《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重要经典75部、1335卷,为中国佛教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被尊称为“三藏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鲁迅先生曾评价他为“中国的脊梁”,赞誉其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西游记》中的虚构身份与背景设定 在《西游记》中,玄奘被艺术加工为唐僧(又称“唐三藏”“唐御弟”),是如来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因无心听讲佛法被贬下凡)。他的世俗身份为唐朝状元陈光蕊与殷小姐之子:陈光蕊赴江州任职时被船夫刘洪杀害,殷小姐被迫将刚出生的唐僧放入木盆顺江漂流,被金山寺长老法明救起,取名“江流儿”,18岁出家为僧。唐僧西行取经的起因是:因魏征梦斩泾河龙王,唐太宗魂游地府,为超度冤魂举办水陆大会,观音菩萨化作癞头和尚,以“锦斓袈裟”“九环锡杖”为饵,点化唐僧前往西天取“大乘佛法三藏”(可度亡脱苦、消无妄之灾)。唐太宗与唐僧结为兄弟,赐号“三藏”,命其西行。 三、性格特点:善良与迂腐并存的多面性 《西游记》中的唐僧性格复杂,既有鲜明的优点,也有显著的弱点: 善良纯朴,慈悲为怀:他心怀天下,主张“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裹灯”,即使面对妖怪也不忍伤害。例如,在“四圣试禅心”情节中,黎山老母等四位菩萨化作母女,以招婿为由试探师徒,唐僧坚决拒绝,表现出坚定的佛门操守。 坚韧顽强,意志坚定:取经途中,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如双叉岭遇虎、五行山脱困、女儿国诱惑、火焰山受阻等),从未动摇取经决心。即使多次被妖怪擒获(如被白骨精、黄袍怪掳走),仍坚持“不到西天不罢休”的信念,最终完成使命。 迂腐固执,是非不分:唐僧过于迷信“慈悲”,往往无法明辨是非。例如,他多次误会孙悟空打死妖怪(如白骨精三次变化人形)#唐僧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2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1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8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95
00:00 / 01: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