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徐伟忠4天前
免疫“刹车”的发现者: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背后的生命 免疫“刹车”的发现者:202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背后的生命奥秘 2025年10月6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玛丽·E·布伦科、弗雷德·拉姆斯德尔与日本科学家坂口志文,以表彰他们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领域的突破性贡献——正是这一发现,揭开了免疫系统“不打自己人”的关键密码。 我们的免疫系统如同精密的防御部队,既能对抗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又能避免误伤自身组织,这种“自我宽容”的能力被称为免疫耐受。长期以来,科学界认为免疫耐受仅由胸腺中的“中枢筛选”机制实现:会攻击自身的免疫细胞在发育初期就被淘汰。但坂口志文在20世纪80年代的实验颠覆了这一认知。他发现,给切除胸腺(失去中枢免疫耐受功能)的小鼠注入健康小鼠的成熟T细胞,其自身免疫疾病竟能被治愈。这暗示外周免疫系统中存在特殊的“调节者”。 1995年,坂口志文终于锁定了这类“免疫安全卫士”——调节性T细胞。它们如同免疫系统的“刹车”,通过分泌特殊因子抑制过度活跃的免疫细胞,防止其攻击自身器官。这一发现为理解自身免疫疾病打开了新窗口,但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机制仍是未解之谜。 破解谜题的关键来自布伦科与拉姆斯德尔的研究。他们关注到一种罕见的小鼠:雄性个体出生后会出现皮肤脱屑、免疫器官肿大等严重自身免疫症状,且相关突变位于X染色体上。在分子生物学工具尚不完善的年代,两人耗时数年“大海捞针”,最终在2001年找到致病元凶——FOXP3基因突变。更重要的是,他们证实人类体内的FOXP3基因突变会引发IPEX综合征,这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罕见自身免疫病。 2003年,坂口志文的团队将这些发现串联起来:FOXP3基因正是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开关”——没有它,调节性T细胞无法发育,免疫系统便会陷入“内战”;有了它,调节性T细胞就能正常履行“刹车”职责,维持免疫平衡。三位科学家的接力研究,完整阐明了“外周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彻底开辟了免疫学研究的新领域。 这一发现的临床价值早已显现。全球约十分之一人口受类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等自身免疫疾病困扰,而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研究已催生200多项临床试验。在癌症治疗中,科学家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可“解放”免疫部队攻击癌细胞;在器官移植领域,增强调节性T细胞功能有望降低排斥反应风险。 #徐伟忠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2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