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正在经历却毫无察觉!看看你中了几个? 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是怎么从意气风发的少年,一步步变成庸庸碌碌的普通人的?4个我们几乎每天都会踩进去、却毫不自知的思维陷阱。它们可能刺痛你,但正是这些陷阱,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你的选择权,磨平了你的棱角,把你拖进了最不想过的那种生活。 第一个陷阱,来自我们的起点… 1、家庭差距。 我们的出生没得选,或贫穷或富贵。我们总羡慕那些家庭条件更好的,却很少认真去想:如果拿到更差的牌呢?就像清华庞众望,如果他都能打出王炸,你凭什么说你这手牌没法打?其实原生家庭并不决定我们最终去哪,最大的差别根本不是能力,而是眼界和认知。 “然而,起点只是人生的第一个关卡。即使突破了认知的局限,下一个陷阱却可能让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 2、选择不当 我们总以为人生的下坡路是从一次巨大的失败开始的,但真相恰恰相反——它始于一次又一次不易察觉的错误选择。 “选择失误其实并不可怕,真正致命的是第三个陷阱——它让我们从内部开始瓦解,甚至不再相信自己…” 3、自我否定。 选择错了,我们可以重来。但如果在错误中选择自我否定,那就真的危险了。“自我否定”就像内心的腐蚀剂,不会立即摧毁你,却会日复一日地蚕食你的潜力、机会和幸福感。 “自我否定”的本质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你先认定自己“不行、不配、不值得”,然后行为不知不觉配合这个设定,最终果然一事无成。 “即使躲过了自我否定,最后一个陷阱却最为隐蔽——它用舒适包裹着我们,让我们在温暖中慢慢失去挣扎的力气…” 4、安于现状。我问一个曾经凭借聪明和颜值调到办公室的女同事:“在家带孩子怎么样?苦吗?”她说:“挺好的,习惯了。” 原来,成为普通人这么容易。 所以,人到底是怎么废掉的? 答案就在这四个陷阱里:原生家庭的认知限制、选择时的盲目无助、自我否定的内心腐蚀、安于现状的温水煮蛙。 它们不是一次重击,而是一点一点地让你接受“差不多”的自己,放弃“本来可以”的可能,最终签下那份名为“平庸”的认命书。 但是,看到这里的你,已经不一样了。 #教育 #高考 因为你看见了陷阱本身。你知道了那个让你退缩的声音叫“自我否定”,那份让你舒适的停滞叫“安于现状”。你明白了父辈的认知不是你的天花板,一次选择也定不了你的终身。 看见,就是打破的开始。
00:00 / 07: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22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71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