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3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8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黄帝问道: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麽意思?歧伯回答说:四经,是指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个月相应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有阳,能了解什麽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能了解什么是阴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就是春微弦,夏微钩,长夏微缓,秋微毛,冬微石。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则为二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脉没有胃气,称为真脏脉象真脏脉是胃气已经败坏的象征,败象已见,就可以断其必死。所谓阳脉,就是指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病变的所在;辨别真脏脉的情况,就可以知道死亡的时期。三阳经脉的诊察部位,在结喉两旁的人迎穴,三阴经脉的诊察部位,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在健康状态之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一致的。辨别属阳的胃脉,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辨别属阴的真脏脉,能知道病人的死生时期。临证时应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致疑惑不绝而众议纷纭了。   凡诊得无胃气的真藏脉,例如:肝脉来的形象,如一线孤悬,似断似绝,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脉来时,孤悬断绝,九日当死;脉脉来时,孤悬断绝,十二日当死;肾脉来时,孤悬断绝,七日当死;脾脉来时,孤悬断绝,四日当死。   一般地说:胃肠有病,则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难以告人的隐情,如果是女子就会月经不调,甚至经闭。若病久传变,或者形体逐渐消瘦,成为“风消”,或者呼吸短促,气息上逆,成为“息贲”,就不可治疗了。一般地说:太阳经发病,多有寒热的症状,或者下部发生痈肿,或者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若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而不润泽,或变为颓疝。   一般的说:少阳经发病,生发之气即减少,或易患咳嗽,或易患泄泻。若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阻塞不通。   阳明与厥阴发病,主病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曰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作胀,心下满闷,时欲叹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则为半身不遂的偏枯症,或者变易常用而痿弱无力,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搏鼓动于指下,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做钩脉;稍无力,来势轻虚而浮,叫做毛脉;有力而紧张,如按琴瑟的弦,叫做弦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做石脉;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流通平顺,叫做滑脉。#黄帝内经#阴阳别论#中医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在传统葬礼文化的长河中,父母去世后的丧葬仪式承载着深厚的情感与家族秩序。其中,父亲与母亲去世后的丧葬安排存在着显著差异,深刻体现了传统习俗中对母系亲属的特殊尊崇。 当父亲去世,民间俗语 “爹死随便埋” 虽看似随意,实则反映出在传统观念里,儿女在父亲葬礼安排上相对有更多自主空间。这或许源于父系社会中,父亲角色更多代表家族对外的权威与责任,而在身后事处理上,子女可依家族传统和自身能力自主决定。 然而,母亲去世后的情形截然不同。“娘死等舅来” 这句俗语是关键。母亲在家族中更多代表着温暖、亲情与内部纽带,舅舅作为母亲娘家的代表,在葬礼中地位举足轻重。“娘舅不点头,棺材不钉钉”,此说法凸显舅舅在母亲葬礼决策中的关键一票,若舅舅未认可相关安排,葬礼关键环节便不能推进。这背后是对母亲娘家的敬重,以及对母系亲情的高度重视。 迎接舅舅的礼仪也极为讲究。“百步迎娘舅,十步先磕头”,外甥需以极高礼数相迎,远远见到舅舅便快步上前,在百步距离外迎接,近至十步时先行磕头礼。这一系列动作,是对舅舅身份的尊崇,更是对母亲的深切缅怀与敬重。舅舅到来后,“娘舅扶外甥,才能动起身”,外甥行礼后,需舅舅搀扶才能起身,象征着母系亲属给予的支持与认可。 从情感角度剖析,母亲与舅舅的亲情至为亲密。母亲临终嘱托 “我的儿啊娘死后,你一定要先通知你舅舅…… 因为他是妈妈在这世上最亲的人”,直白展现舅舅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而在葬礼角色分工上,儿子作为起灵人,肩负启动丧葬仪式的重任;女儿作为哭灵人,以哭声寄托对母亲的哀思。母亲希望娘家人扶起哭灵人,饱含着对子女的心疼与牵挂。 传统葬礼习俗中对母亲去世后舅舅角色与地位的强调,是对母系亲情的敬重与彰显。它不仅是仪式流程,更是情感传承与家族文化延续的重要体现,让我们在追思先人的同时,铭记亲情的珍贵与家族文化的厚重! 备注:视频声音来源抖音名称“蒲城龙阳刘家院子孝道文化传承” #农村生活 #抖音记录农村生活 #农村 #抖音乡村生活家 #记录农村生活
00:00 / 05: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