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及其交响诗荒山之夜赏析 莫杰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核心人物,也是“五人强力集团”中最激进的成员之一。他的创作以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民族风格著称,对后世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穆索尔斯基出生于俄罗斯普斯科夫省卡列沃村的贵族家庭,自幼学习钢琴,9岁便能演奏李斯特等复杂作品。1852年进入圣彼得堡禁卫军士官学校,毕业后短暂服役,但因对音乐的热爱于1858年辞去军职,投身音乐创作。与鲍罗丁、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结识,加入了“强力集团”。他常以俄罗斯历史、人民生活为题材,作品内容深刻,语言贴近民众生活,善于描写心理与社会冲突。他的音乐大量使用了俄罗斯民歌元素,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族色彩。在和声、节奏与曲式上常常打破西欧古典传统,更注重表达内容与语言节奏的自然性。 其主要代表作品包括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交响诗《荒山之夜》等。 穆索尔斯基创作于1867年的《荒山之夜》是一首描写恐怖与狂欢的管弦乐作品。尽管穆索尔斯基在其生前未能看到这部作品的成功,但在他去世后,这部作品经过改编和重新编曲,特别是由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重新编排后,已成为了管弦乐中的经典之作。 《荒山之夜》的创作灵感来自于俄罗斯民间传说,描写了在一年中最神秘的一个夜晚,一群精灵和恶魔在荒山顶上聚会狂欢的情景。#古典音乐 #音乐欣赏 #音乐分享 #音乐推荐 #纯音乐
00:00 / 15: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8: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2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9: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于1877年问世,以其深刻的人性剖析、广阔的社会视野和细腻的情感描写,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如果要深入领会《安娜·卡列尼娜》的精髓,我们必须追溯至其诞生的时代背景——19世纪中后期的俄国,正深陷社会转型的巨大漩涡。 农奴制改革虽然已经启动,但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的交锋,使得整个社会在新旧价值观的撕裂中痛苦挣扎:贵族阶层表面光鲜,内心却饱受精神空虚的煎熬; 平民阶层在变革的浪潮中奋力求生,却难以挣脱阶层固化的枷锁;传统家庭伦理和新兴个人意识的碰撞,更是如影随形,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托尔斯泰以“天才现实主义”的笔触,将这一时代的矛盾和冲突凝练在一部小说之中。 他曾经在日记中吐露:“我想撰写一个关于女人的故事,她因为追寻爱情而走向毁灭,却在毁灭的历程中,绽放出人性的光辉和挣扎的火花。” 而《安娜·卡列尼娜》开篇那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更是以振聋发聩的力量,为整部作品定下了探讨“幸福与不幸”的主旋律,也让我们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这部作品,不仅是一个女人的悲剧史诗,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深刻映照。 “后浪出版,必是精品”这句话的含金量高还在上升。 选用俄国文学翻译名家草婴经典译本的全新修订,语言流畅、准确严谨;书中配有多位俄国艺术名家 120 幅插画,图文并茂呈现俄国经典文学的魅力;布面精装珍藏版涵套和装帧,复古典雅感十足。 #托尔斯泰 #俄国文学 #安娜卡列尼娜 #女性 #爱情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