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树4月前
|庄子|众生皆苦,至乐无乐:人为什么越追求快乐,越活得痛苦? #庄子 #感悟人生 #置心一处 #文脉里的中国 #国学智慧 为什么说众生皆苦?如果苦就是生活的常态,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 向来以文笔风趣著称的钱钟书先生,也曾在他的散文中深沉的写道:“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我们希望它来,希望它留,希望它再来 —— 这三句话概括了整个人类努力的历史。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生命又不知不觉地偷度过去。也许我们只是时间消费的筹码,活了一世不过是为那一世的岁月充当殉葬品,根本不会想到快乐。 都说人生如梦,仔细想来,人的生命只有在回望时,一切才会能看的明白,朝前看时多是茫然四顾,如坠雾中。但成年人的世界都是经不起回眸的,不管当下的我们是二十多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或者已经是两鬓斑白的耄耋老人。无论我们的前半生是多长时间,回眸的那一个闪念,好像都恍如昨日一般。足足半辈子的经历,却一点也经不起回望。 庄子说:人之生也,与忧俱生。 但如果我们仔细去体悟,这个看似无解的人生课题,似乎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正是因为人之生而可贵,所以生之活才忧苦。 可问题又来了,难道苦难本身就是给宝贵生命的附赠品吗?能不能拒绝这些附赠,过一个至乐意足的人生呢?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曾问过这样的问题。 在庄子《至乐》篇的开篇中就写道:天下有至乐无有哉?有可以活身者无有哉? 那么对于这样的人生终极问题,庄子找到了明确的答案了吗? 大家好,我是自在树,今天我们就来聊庄子《至乐》篇里的智慧。
00:00 / 2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你一定要记住,人生之苦,苦与执着,人生之乐,乐在放下,人终其一生都困在 “求不得” 的枷锁里苦苦挣扎,其实并非是拥有的不够,而是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有人为逐奢华辗转难眠,有人为攀财富迷失方向,有人为博名气耗尽心神,这些痛苦的根源,从不是拥有匮乏,而是欲望膨胀吞噬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道德经》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这并非劝人放弃追求,而是点醒世人:当欲望超出能力边界,便会在追逐中迷失本心, 把 “拥有” 变 “负担”,把 “期待” 变 “煎熬”。唯有给欲望做减法,在 “知足” 中看清内心所需,才能将 “求而不得” 的痛苦,转化为 “自得其乐” 的坦然,实现心灵的解脱与重生。当我们放下物质堆砌的执念,关注内心丰盈,便会发现平凡日常里藏着最本真的幸福。 人生的解脱从非向外索求,能拯救你的,从来只有懂得克制欲望的自己。当你放下 “越多越好” 的执念,在物欲横流中守住 “够用就好” 的清醒,真正的富足,是心无贪念、于简单中寻乐趣;真正的幸福,是懂得满足、于平淡中感安稳。这份内心的平和,是对抗痛苦最有力的武器。修剪过度欲望,回归内心宁静,不被喧嚣扰、不为贪念困,才能活出从容自在的人生。 #向内求索 #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9
你一定要记住,人生之苦,苦与执着,人生之乐,乐在放下,人终其一生都困在 “求不得” 的枷锁里苦苦挣扎,其实并非是拥有的不够,而是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有人为逐奢华辗转难眠,有人为攀财富迷失方向,有人为博名气耗尽心神,这些痛苦的根源,从不是拥有匮乏,而是欲望膨胀吞噬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道德经》有言:“少则得,多则惑。” 这并非劝人放弃追求,而是点醒世人:当欲望超出能力边界,便会在追逐中迷失本心, 把 “拥有” 变 “负担”,把 “期待” 变 “煎熬”。唯有给欲望做减法,在 “知足” 中看清内心所需,才能将 “求而不得” 的痛苦,转化为 “自得其乐” 的坦然,实现心灵的解脱与重生。当我们放下物质堆砌的执念,关注内心丰盈,便会发现平凡日常里藏着最本真的幸福。 人生的解脱从非向外索求,能拯救你的,从来只有懂得克制欲望的自己。当你放下 “越多越好” 的执念,在物欲横流中守住 “够用就好” 的清醒,真正的富足,是心无贪念、于简单中寻乐趣;真正的幸福,是懂得满足、于平淡中感安稳。这份内心的平和,是对抗痛苦最有力的武器。修剪过度欲望,回归内心宁静,不被喧嚣扰、不为贪念困,才能活出从容自在的人生。#慎终如始  #向内求索 #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8
急躁的根源是精力不足,烦乱的症结是思路不清,压力的来源是期望太高。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苦与乐全由心境决定。想要成就大事,必先修养内心;想要成就大业,必先锤炼心性。 做人当有这般姿态:不带怨气出门,不带怨气处事,不带烦恼入睡。以清净之心审视世界,以欢喜之心度过生活。要知道,想渡他人必先渡自己,修行的根本在于先修好自己的心。 多数人的失败,从心态崩塌的那一刻起就已注定。一心想成大业,却总抱怨时运不济,看不见自身格局的局限;常常指责他人不足,却从不去反思自己的短板。 人生从没有天生的顺境,所谓顺境,不过是靠自己修炼出的从容心境。 能成大事的人,都具备这四种品质:皆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少了这份坚韧,便难以立足;皆有明辨是非的眼光,少了这份慧眼,前路便会坎坷难行;皆有宽厚待人的品德,失了这份品德,事业便难以成功;皆有自我反省的觉悟,没了这份自觉,过错便难以改正。 弱者只会在顺境中显露小聪明,强者却能在困境中磨砺真本领;愚者会在沉寂中扰乱自己的心智,智者却能在纷扰中坚守自身的心境;而成大事者,更会在逆境中修养自己的内心。 成功的关键,从来不是借助外界的东风之势,而是筑牢自身如磐石般的根基;从来不是依赖他人的帮助,而是壮大自己内在的力量。 从今天起,修养一颗自强不息的心。唯有当你自身足够强大,才有能力去渡自己、渡他人、渡众生。#道德经 #道德经智慧 #人生智慧 #随时随地标记一下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1
#每日分享 #涨知识 #关注我每日分享 #每日干货分享 #情感共鸣人生感悟 国学经典:读《菜根谭》——于苦乐参悟中,觅生活真谛 “恣口体,极耳目,与物镢铄,人谓乐而苦莫大焉;隳形骸,泯心智,不与物伍,人谓苦而乐莫至焉。是以乐苦者苦日深,苦乐者乐日化。”洪应明于《菜根谭》中寥寥数语,便将苦与乐的辩证之道跃然纸上。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放纵口腹之欲、追求耳目声色之娱,看似与外物同欢,实则深陷苦楚;而若能超脱形骸、收敛心智,不为外物所动,则虽看似清苦,实则内藏至乐。沉溺于感官之乐的人,苦楚会日益加深;而那些能够在苦中寻乐的人,快乐会逐渐升华。 于修身养性而言,过度放纵只会让内心愈发空虚,唯有自我约束方能收获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所裹挟,沉迷于美食、娱乐等感官刺激,以为这样便是快乐。然而,这种快乐如同镜花水月,转瞬即逝,最终留下的只有身心的疲惫与空虚。相反,若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欲望,适当减少对物质享受的依赖,转而关注内心的感受与成长,便会发现一种更为持久而深刻的快乐。例如,每天抽出一些时间进行冥想、阅读或自我反省,让心灵在宁静中得到滋养,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生活之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选择,是追求眼前的享乐,还是为了长远的幸福而忍受一时的苦难?这句话提醒我们,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于对苦难的超越。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要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将苦难视为成长的契机。正如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生活的磨砺中,我们能够培养出坚韧的品质和豁达的胸怀,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快乐。 在学习领域,这句话同样具有深刻的启示。学习并非总是充满乐趣,尤其是在面对枯燥的知识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时,我们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然而,正是在这种艰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才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收获成长与进步的喜悦。那些能够在学习中忍受孤独和艰辛的人,往往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受益匪浅。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勤奋和毅力为舟楫,在知识的海洋中破浪前行,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 于工作而言,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仅仅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表面的风光而盲目奔波,而要关注工作的内在价值和意义。一个真正热爱工作的人,不会被工作的压力和困难所吓倒,而是会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感。他们明白,工作的意义不仅在于获得报酬,更在于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2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66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