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一建成功吊装杜瓦底座 向中油一建致敬 作者:李建伟 10月1日,位于合肥的中国核聚变装置BEST建设取得关键突破,直径约18米、重达400余吨的杜瓦底座成功完成吊装,这个底座将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BEST主机,使核聚变装置有望在2030年通过核聚变发电。这一重磅新闻迅速引起了全世界科技界的瞩目。 鲜为人知的是,承担这一吊装工程的是我们的兄弟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中油一建的历史要追溯到1954年。1954年1月,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东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抚顺成立,1955年7月改为石油工业部第一建筑安装工程公司,1959年5月改为石油工业部第一工程局第一建设公司。1964年6月,改为石油工业部炼厂建设工程公司(简称抚顺炼建)。公司成立后,向全国各地派出了多支队伍,支援各地炼油厂建设,参与了大庆石油会战。有的队伍在当地扎根,成立了新的工程建设公司。抚顺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抚顺炼建也是全国石油化工建设公司的摇篮。1966年,支援南京、陕西、山东的三支队伍共3000多人在山东会师,参加胜利炼油厂建设,后组建成胜利炼建。1969年,胜利炼建奔赴河南洛阳宜阳,改为石油工业部工程建设红旗总队,准备兴建红旗炼油厂。这支南征北战的英雄队伍从此在洛阳安营扎寨,后来又成为建设洛阳炼油厂的主力军。这支队伍后来有许多响当当的名字:燃料化学工业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石油化学工业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石油工业部第一工程公司、石油工业部第一石油化工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第一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等。几十年来,这支英雄的队伍建立了无数功勋,参加了南京、胜利、东方红、长岭炼油厂、独山子石化、大庆炼化、广西石化、广东石化、大连恒力、盛虹炼化等全国五十几个大中型炼油厂、化工厂的建设,并走向世界,参加了苏丹喀土穆炼油厂、乍得恩贾梅纳炼油厂、中亚管道等项目的建设,为全球石油化工建设贡献了力量。今天,他们又用他们的赤诚和实力,成功吊装杜瓦底座,为祖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向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致敬!#核聚变装置BEST#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抚顺炼建#洛阳#胜利炼油厂
00:00 / 02: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00:00 / 03: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4: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7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
10月1日,位于安徽合肥的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建设取得关键突破。BEST装置主机关键部件——杜瓦底座研制成功并顺利完成交付,成功精准落位安装在BEST装置主机大厅内,标志着项目主体工程建设步入新阶段。 10月1日上午完成吊装的杜瓦底座是BEST装置主机的首个真空大部件,也是国内聚变领域最大的真空部件。该底座直径约18米、高度约5米,总重量400余吨,是BEST主机系统中最重的部件,将位于整个BEST主机的最底端,用来承载总重约6700吨的主机 杜瓦底座的安装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极高的吊装精度。安装中表面水平高差需控制在15毫米以内,落位位置偏差不超过2毫米。 杜瓦底座由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牵头的项目联合团队研制。团队相继攻克了高精度成型和焊接、毫米级形变控制、高真空密封等关键技术。杜瓦底座的制造交付和落位装配,为BEST装置后续核心部件的安装和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我国聚变研究工程应用研究道路上的重要进展。 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英文简称BEST,是我国在合肥正在建设的燃烧等离子体物理实验装置。装置采用紧凑高场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路线,运用高性能超导磁体、氘氚聚变燃料等新技术,将首次在国际上演示核聚变发电。2025年5月,BEST的总装工作正式启动,预计将在两年后建成,并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聚变能发电演示。到2030年,有望通过核聚变点亮第一盏灯。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