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1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5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7
00:00 / 09: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
00:00 / 04: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去年9月底在离开portland的时候去看了三文鱼的洄游之旅,本来原计划没有这项安排,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是一次见证了生命执着的旅途。 三文鱼的洄游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壮丽的旅程之一。它们会从太平洋溯流而上,穿越哥伦比亚河(Columbia River),一路逆流而上,返回它们出生的淡水河段产卵。这一生仅有一次的洄游,会跨越数百甚至数千公里。哥伦比亚河是这一洄游路线的关键通道,流经美国和加拿大,最终汇入太平洋。 这里有个小知识是不同品种的三文鱼(如 Chinook、Coho、Sockeye)会依赖“化学指纹”——出生地水体中的独特矿物成分来识别方向,实现精确定位,重返出生河段。 Bonneville Dam 是它们旅程中的一道巨大的人工障碍:Bonneville Dam 正位于洄游路径的下游,约距离河口 235 公里。大坝建成前,三文鱼可以自由通过。但随着1938年该坝竣工,曾一度造成鱼类种群锐减、生态链断裂、原住民捕捞区丧失等连锁反应;所以为了缓解大坝对鱼类的阻隔,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fish ladder”,这种系统让三文鱼可以“跳梯”通过这道屏障。这些“阶梯”是缓慢上升的水道,模仿自然河流的流速,帮助它们绕过大坝继续前行。 除了fish ladder,它们还需要一直在逆流中使劲,拼命的游;我贴着玻璃看着这些鱼在水中挣扎、跃起、坠落、再跃起。有的已经遍体鳞伤,有的已无力再跳,但它们依然不放弃,不顾激流与障碍,只为回到生命开始的地方,完成一次注定终结却又伟大的旅程。 而大多数三文鱼在产卵后就会死亡,它们的身体会成为周围生态系统的营养来源——包括森林、熊类、鸟类,甚至河流本身。 #旅行 #三文鱼洄游 #自然 #海底世界 #带你看世界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3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