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2: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9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5
00:00 / 03: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4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6
君子固穷与国家出路 谈建忠考释《论语》君子固穷 君子固穷真的是安贫乐道的意思吗? 《论语·卫灵公》中有一句“君子固穷”,我们翻开许多词典一看,大多解释为“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 可是孔子说的这句话,完全不是这个意思。今天就给大家汇报一下我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论语》中这句话的原话是这样的:“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为了大家更容易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我给大家先讲几个故事。 1898年6月11日(光绪24年4月23日),27岁的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始了史称“百日维新”的变法改革。 6月16日在颐和园召见了徐致靖保荐的张元济。张元济后来在《戊戌政变的回忆》一文中描写了光绪当时的心境: 当时滇越边境发生划界的争执。光绪对我说:我们如果派人到云南去,要两个月才会走到,但外国人只要十天、八天就会到达。我们中国道路不通,一切落后,什么事都赶不上外国,怎么好和人家办交涉呢?我说:皇上现在励精图治,力求改革,总希望国家能够一天比一天进步。他听了之后,叹口气说:可是他们都不赞成呀!我当时心里觉得这位皇帝也够可怜了,也不便再说什么。 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光绪,他面临一系列的国家建设问题。道路仅仅是其中之一,其实在道路建设之外,光绪还面临着众多的更为棘手的难题。因为光绪皇帝4岁登基,38岁去世,在位34年几乎没有实际掌权。 再讲一个故事,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赵构继承皇位,但面临金军的强大压力。在金军的围追堵截之下,宋高宗赵构被迫一路南逃,赵构先从汴梁逃到扬州,再从扬州到杭州,杭州逃到越州,然后继续南逃至明州。在明州,为了躲避躲避金军的追杀,赵构被迫在海上漂泊了四个月之久,等到金军撤离,赵构才敢上岸,回到临安并在此定都。 赵构这才慢慢坐稳了皇帝。坐稳皇帝的赵构最怕什么,怕岳飞。为什么?金国人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这话放在我们今天学历史的人耳朵里,那是听不出问题来的,只感觉能振奋人心,可是听在宋高宗赵构的耳朵里,那却不是滋味。金国人咋不说,“撼宋家军难”,或者说“撼赵家军难”呢?这个军队是你岳飞的军队,不是我赵构的军队。宋高宗最怕的就这事儿,所以要把岳飞除掉,把军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17岁的崇祯当了皇上,第一个难题是什么,铲除阉党,把权力从魏忠贤的手里夺回来。 8岁的康熙当了皇上,第一个难题是什么,铲除鳌拜,把权力从辅政大臣手里夺回来。 (略)
00:00 / 08: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40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超凡奶粉在中国第二季 ##喝雪碧嗨翻音乐节 ##超凡奶粉在中国第二季 《通关文》6.穷困关 至圣曰: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中庸曰:素贫贱,行乎贫贱。 孟子曰:贫贱不能移。 紫阳翁曰: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此皆教人守死善道,处穷困而不为穷困所移也。 夫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原欲弃富贵而就贫贱,去奢华而守恬淡。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磨炼切磋,去假求真。即刀兵水火,疾病灾患,皆所不计,何论穷困? 若受不的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饥渴之害为心害。养其小者为小人,认假弃真,与道相隔,何时能进道岸乎?殊不知性命事大,衣食事小。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的性命? 夫图衣食者,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豕如牛,外人形而内兽心,即生如死,岂是务道之人? 昔长春真人,龙门七载,磻溪六年,常受饥饿,至死不变。 太古真人赵州桥定坐,饥寒不避,生死不顾。 丹阳真人弃巨富而入铁查,去饱暖而就贫淡,把茅盖顶,岩居穴处。 以上诸公,受人之所不能受,苦人之所不能苦,皆从穷困中而成大道。 世间糊涂学人,受不的困苦,耐不的饥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设法编转。如此行为,穷困且不能受的,如何能在大危大险中过去的? 故学人必以受的穷困为要着。若稍有惧怕厌恶之心,即此一事,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增广贤文--中华蒙学经典 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 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 惧法朝朝乐,欺心日日忧。 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为人莫做千年计,三十河东四十西。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临头不自由。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一家养女百家求,一马不行百马忧。 有花方酌酒,无月不登楼。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 大抵选她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为仇。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衰寻子助。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 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大难来时各自飞。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盼来早与来迟。 黄河尚有澄清日,岂能人无得运时?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 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见事莫说,问事不知。 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善事可做,恶事莫为。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龙生龙子,虎生虎儿。 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一举首登龙虎榜,十年身到凤凰池。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酒债寻常处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增广贤文#蒙学#经典#昔时贤文#为人不做亏心事
00:00 / 29: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34
00:00 / 02: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4: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8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
00:00 / 25: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9
正解“穷养儿志,富养女德”:莫让片面认知误了育儿路 “教子有义方,斯之谓矣。”家庭教育的智慧自古滋养人生根基,然“穷养儿,富养女”这句流传甚广的说法,实为对传统箴言“穷养儿志,富养女德”的片面误读。二者仅一字之差,却隔着重构育儿认知的关键:前者困于物质供给的表层区分,后者则锚定精神品格的深层培育,辨明此差异,方能读懂古人育儿智慧的精髓 时至今日,仍有家庭将“穷养儿,富养女”奉为金科玉律,把养育重心绑在物质层面。他们眼中的“穷养儿”,是刻意缩减衣食、兴趣等开销,以“吃苦”为唯一标准,仿佛少一颗糖、一件新衣就能磨出坚韧;“富养女”则是堆砌优渥物质,认为让女儿见惯“世面”便能抵御小恩小惠。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过度“穷养”的儿子,易在物质匮乏中滋生自卑,遇机遇不敢争取、逢挫折轻易退缩,未练出筋骨反丢了立身底气;盲目“富养”的女儿,常在无度满足中养成骄纵,将物质享受当作人生全部,缺同理心、少定力,成了经不得风雨的“温室娇花”,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初心背道而驰 真正值得传承的,是“穷养儿志,富养女德”的深层智慧——挣脱物质束缚,聚焦精神品格塑造。“穷养儿”非刻意苛待,而是“劳其筋骨”的志向磨砺:让儿子在适度挫折中学会担当,在承担责任时领悟“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在为目标拼搏中淬炼“男儿当自强”的骨气。古之圣贤多在清贫中立鸿鹄志、于困顿中守笃行心,终成事业,这般“穷养”,养的是直面困境的志气、扛起责任的担当,是支撑其立足社会的精神脊梁 “富养女德”亦非物质堆砌,而是“富其心智、润其德行”的涵养:先以读书明礼让其明辨是非,再借多元文化开阔视野格局,使其懂得真正的珍贵在灵魂丰盈而非外在光鲜;更要引导她体恤他人、尊重差异,在共情包容中养成温柔而坚定的品性,最终洞悉自我价值无需外求于物质与他人评价,拥有不为物役、不为人言所扰的定力。如《诗经》所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般“富养”,养的是温润品德、清醒认知,是支撑其走好人生的内在力量 育人如育树,养根方养枝。家庭教育的本质从非物质较量,而是精神滋养。摒弃“穷养儿,富养女”的片面认知,回归“穷养儿志,富养女德”的初心,方能养出有担当、有志气的栋梁之子,育出有德性、有眼界的蕙质之女。这既是对传统智慧的传承,更是给孩子人生最好的底色——毕竟,支撑人走得长远、站得稳固的,从不是口袋里的财富,而是心中的志向与品德#国学智慧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