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9
00:00 / 04: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66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致2025年公考学员:于浪潮中理性寻岸 各位奋战在公考路上的同仁: 当2025年国考报名人数定格在341.6万,与3.97万的招录计划形成86:1的竞争比时,我们深知,这已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场在时代背景下对个人规划与毅力的严峻考验。面对这座千军万马的独木桥,盲目的热情已不足恃,唯有理性的指南与清醒的航向,方能助我们破浪前行。本文将从岗位、竞争与策略三方面,为你提供一份务实的考公意见书。 一、洞察岗位之变:于结构变迁中捕捉机遇 精准解读岗位趋势,是成功的第一步。2025年的国考岗位图谱,揭示了三大关键信号: 重心明确“沉下去”:招录总人数虽创新高,但结构已然巨变。县(区)级及以下基层岗位占据了总计划的近70%。这明确告诉我们,国家的治理重心正在下沉。对于渴望一步进入中央部委的学员,这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与其在部委的“红海”中惨烈竞争,不如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基层“蓝海”,那里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更是我们实现抱负与提高上岸几率的最佳战场。 系统需求“分化”:传统的招录大户税务系统虽仍占主体,但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金监总局等)招录人数同比激增数十个百分点,成为新的增长极。同时,行政执法类岗位占比75.06%,稳坐绝对主力。这意味着,经济、金融、法律、计算机等专业的学员拥有更广阔的赛道。你的专业背景,必须与国家的用人需求精准对接。 地域选择“权衡”:广东、江苏、山东等经济大省持续释放大量岗位,机遇众多但竞争激烈。选择哪里,不仅是选择一份工作,更是选择一种生活与发展路径。在个人发展与上岸成功率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是报考阶段最重要的战略决策。 二、审度竞争之局:于群体画像中定位自身 理解竞争的来源与构成,才能看清自己所处的真实位置。 热潮背后的社会脉动:1222万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叠加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不确定性,共同催生了这场“考公热”。公务员职业的超稳定性(失业风险仅约0.01%) 和保障,在当前环境下成为无可比拟的“安全垫”。承认这份对安全感的普遍追求,能让我们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千军万马。 “冰火两重天”的竞争现实:那个几乎无限制的中央部委岗位,能吸引超1.6万人争抢一个名额;而另一边,数百个偏远或条件严格的岗位却无人问津。这极端对比揭示了一个核心真相:选择,往往远大于努力。#公考 #知识分享 #干货 #一起学习 #涨知识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