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
敬一7月前
三潭书院 文/毛郑军(有删减) 视频/敬一 很早就听说凤凰县吉信镇有个三潭书院。它是南方长城地区现存的第一大书院,也是我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湖南省现存四大书院之一。从学校大门沿着小路继续向前走,坐落于吉信完小的最高处的便是三潭书院。因其位于万溶江吉信镇境内的杨柳潭、罗布潭、漆树潭合围的山顶上,“三潭书院”因此而得名。如今环绕着三潭书院铺了一圈塑胶跑道,成为孩子们强身健体的操场。古老的青砖黛瓦的书院与红褐色的跑道,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力。仿佛不管周围环境如何变迁,书院依旧保持着原有的风貌和秉性,屹立在三潭之上,坚若磐石。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巅之上,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书院建筑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桂树葱翠。走进书院内,惊奇地发现里面还有两间教室,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在这么古色古香的书院里学习,一定很幸福吧。你听,这朗朗的读书声已经在书院上空响彻了一百多年。清朝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吴自发(号“诚斋”,凤凰县得胜营人)时任贵州贵东兵备道。因获军功,得到朝廷的嘉奖。随后朝廷补发了历年拖欠的军饷,从征的士兵有的已阵亡,有的则退役,剩下巨额饷银无人受领。他忖念家乡教育十分落后,为孩子们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深感忧虑,便萌生将无人认领的银饷为家乡兴办教育的念头。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他拨出白银八万两,在万溶江的得胜营(现吉信镇)段的三潭交汇处的碑亭坳的山丘上,修建了一座书院,题名“三潭书院”。聘请当地有名儒学之士当老师,每届招生八十余名,书籍、膳食、学费,均为书院给予补贴,因而该书院教学质量甚高。于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停止科举考试为止,该院与“栖山书院”(相距只有几里)共培养出举人八名,秀才三十余名。并入新式学堂之后,又培养数千名苗汉子弟,对发展苗乡教育起着巨大作用。1914年,得胜营(吉信镇)人民为纪念吴诚斋,将书院改办“存诚学校”。1937年春,将“存诚”并为县立第四小学校,校址仍在三潭书院。1940年,“四小”改为“蔚文乡中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吉信完全小学”。走出三潭书院,正门下边有几棵粗壮的古柏树,铭牌显示树龄已有三百年了, 这百年的书院和参天的古木,不正是这书院的最好见证吗?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14
00:00 / 04: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