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1周前
悲华经释迦如来本生 「善男子!复过无量无边阿僧祇qi劫,此界转名珊瑚池,劫名华手,是时无佛,其世五浊。我于是中作释提桓因,名善日光明,观阎浮提,见诸众生转行恶法,我时即化为夜叉像,其形可畏,下阎浮提住诸人前。诸人见我皆生怖畏,而问我言:欲何所须?愿速说之。我时答言:『唯须饮食,更无所须。』其人复问:『欲食何等?』我复答言:唯杀于人,噉其血肉。汝等若能尽其形寿持不杀戒,乃至正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发声闻、缘觉心者,我即不复食噉汝等。 「善男子!我于尔时常作化人,以供食饮。尔时众生见我如是,倍生怖畏,悉皆尽形受不杀戒,乃至正见,或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发声闻、辟支佛心。我劝如是阎浮提内一切众生,修行十善住三乘已,复作誓愿:『若我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愿成就得己利者,复当劝此四天下人令行十善道,乃至遍满此之世界,在在处处四天下中,以如是相貌,令诸众生行十善道,劝化发于三乘之心。如是遍满一世界已,乃至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五浊恶世,无佛国土,亦复如是。』 「善男子!我于尔时发是愿已,一切成就,于珊瑚池世界化作可畏夜叉之像,调伏众生,令住十善及三乘中。如是遍于十方无量无边阿僧祇等五浊恶世,无佛国土,作夜叉像,调伏众生,令行十善,住三乘中。我于往昔恐怖众生,令行十善,住三乘中,以是业因缘故,今得坐于菩提树下,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天魔波旬与诸大众,来至我所,欲得坏乱我菩提道。 「善男子!略说我为菩萨之时,檀波罗蜜。善男子!诸大菩萨甚深法忍,微妙总持,解脱三昧,我于尔时悉未得之,唯除二身有漏五通。我于尔时作此大事,令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住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住于辟支佛乘,无量无边阿僧祇人安止住于声闻乘中,况复兼得供养诸佛,如一佛世界微尘数等,一一佛边所得功德,数如大海诸水渧等,供养无量声闻、缘觉、师长、父母、五通神仙,亦复如是。如我昔者,为菩萨时,自以血肉供给众生,如是大悲,今诸罗汉,悉无是心。」 尔时,佛告寂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如我今者,以佛眼见十方世界,如一佛土微尘等诸佛世尊般涅槃者,皆悉是我昔所劝化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者,未来之世亦复如是。 「善男子!我今见此东方世界无量无边阿僧祇等诸佛世尊,今现在世转正法轮,亦是我昔初劝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行六波罗蜜者。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8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理平2周前
绝圣弃智 绝仁弃义 绝巧弃利 理平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是道家经典中充满智慧和辩证哲理的论述。 其意思是:(若)舍弃所谓的圣贤智慧,百姓反而能获得百倍的利益;(若)舍弃人为的仁义说教,百姓自然回归孝顺慈爱;(若)舍弃机巧功利之心,盗贼便不复存在。 老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目睹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他认为当时社会倡导的“圣智”“仁义”“巧利”等观念,表面上是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道德提升,但实际上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圣智”被一些人利用来谋取私利、欺骗民众;“仁义”在名利驱使下可能成为虚伪的幌子;“巧利”则刺激了人们的贪欲,导致盗窃等犯罪行为滋生。所以他主张回归到一种更自然、淳朴和无为的社会状态。 这“三绝”是老子对当时社会过度推崇“圣智”“仁义”“巧利”的批判。他认为,这些被标榜为文明支柱的价值,实则是扰乱自然本性的根源。老子主张回归朴素、无为的治理方式,通过“绝”(舍弃)人为的干预,让百姓恢复天然的淳朴与和谐。 老子身处春秋乱世,目睹诸侯争霸、礼崩乐坏。他批判儒家“仁义礼智”的教化(认为这是“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的退步),主张回归“道”的本源——即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在他看来,社会的病态源于人为的刻意作为,唯有“舍弃”这些外在束缚,才能让百姓恢复纯真的本性。老子主张统治者少干预(“绝圣弃智”)、少标榜道德(“绝仁弃义”)、少激发贪欲(“绝巧弃利”),通过“无为”实现“无不为”。 在老子那个时代圣贤基本等同于统治者,事实上,老子是反精英、反圣人、反救世主的,老子认为,统治者不应该把自己的思想理念强加于民众,老子主张人人平等,个个自由,事实上所谓的皇帝、圣人、救世主从人格上说也只是一个人而已,他们与每个平民在人格上应当是一样平等的,然只要是人,就会有缺陷,就会有弱点,就会有偏差,就会有主观性,凭什么一定要把人类的有限的物质财富和无限精神财富被他们垄断和把持!因此老子提出了“三绝”,这里的“绝”字是“舍弃”的意思,几千年前的古人,居然有这样的境界。今日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感到惭愧?!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7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1
《红楼梦》第二十九回(3)凤姐骂小道士儿 六十二回宝玉生日宴上玩过一个叫射覆的游戏。“射”是猜度之意,“覆”是覆盖之意,就是将某个物品,多数是小物品覆盖起来后,让大家猜里面是什么东西。真正的射覆是通过占筮取得卦象确定被测物品。《红楼梦》中的射覆是“诗词射覆”,出题人先出谜面,暗含眼前一事物,猜题人不能直言谜底,要用另一个谜面回答,并且所有句子均要来自诗词古文典故。整部《红楼梦》就是一个射覆游戏。作者表面上讲了一个故事,读者根据线索猜测另一个故事。第二十九回贾母带领贾府女眷去清虚观打平安醮,刚到道观,就发生了王熙凤打骂一个来不及躲出去的小道士的事件。这道射覆题的答案是什么呢? 这段原文是这样的:“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那小道士也不顾拾烛剪,爬起来往外还要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都喝声叫“拿,拿,拿!打,打,打!” 正面看这故事又是王熙凤飞扬跋扈的一个例证,贾家众婆娘对穷苦可怜的小道士也没有任何怜悯之心,一家人除了贾母心存悲悯之外,统统不知惜福。然而《红楼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所有这些正面故事如此精彩的同时,也颇为精妙得暗含了另一重故事。秘密都隐藏在细节中。 王熙凤骂的是“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牛”在书中有过脂批注解,第十四回秦可卿送殡宾客中有镇国公牛清之孙,庚辰本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野牛肏的”在暗骂满清之人。作者怕读者看不明白,又在后面加了句“胡朝那里跑!”,用“胡”字再一次引领读者思路。小道士被打之后往外跑,“正值宝钗等下车”,作者不写黛玉,也不写三春下车,只写隐喻满清的宝钗下车,是又一次暗示小道士影射的人出自满清。 作者骂的到底是谁? 关于小道士文中有两处需要注意,一个是对小道士的称呼特别加了儿化,“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王熙凤回答贾母时说的也是“一个小道士儿”,另一个是作者描写慌不择路的小道士“滚了出来”,两者联起来是“道儿滚”,也就是“多尔衮”。 贾府打平安醮是在五月初一到初三,1644年的五月初二,多尔衮进入北京,升座武英殿。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贾府众婆娘要喝声喊“拿,拿,拿!打,打,打!”了。#文化 #读书 #红楼梦 #朗诵 #王熙凤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1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