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00:00 / 08: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3
看诚志股份1.66亿税务教训,管理者别犯同款错误 #税务 #企业管理 #老板 #财务知识 #创业者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看到的一个案例,挺有警示意义的,就是诚志股份子公司补税这事。 补税加滞纳金1.66 亿,这可不是小数目,他们的公告,说是因为碳五重质烃产品被要求补缴税款,而且这事还没算完,预计影响 2025 年净利润超过 1.3 亿。 这里面有几个点特别值得咱们说说,从诚志股份披露的年度报告看,诚志永清从 2022 年就开始卖碳五重质烃了,2022 年卖了 7424 万,2023 年涨到 1.24 亿,2024 年降到 4392 万,但这三年下来销售额不算小了,可他们之前一直没交消费税。直到最近收到税务事项通知书,才把这笔账算清楚。我仔细看了看他们的业务,子公司主要是甲醇制烯烃装置和丁二烯装置,产品里乙烯、丙烯这些是主要的,碳五重质烃属于副产品。但关键问题来了,这副产品到底该不该交消费税?行业里其实一直有争议,这次税务机关是按石脑油来征的税。这就让我想到 2023 年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发的 11 号文,里面明确说了混合芳烃、重芳烃、混合碳八这些,从 2023 年 6 月 30 日起按石脑油征消费税,虽然文件里没直接写碳五重质烃,但估计是因为产品性质符合应税成品油的技术标准,所以才被追征了。这事儿不是个例,之前宁波的上市公司博汇股份也补过 5 个亿的消费税,这两个案例其实给咱们所有企业都敲了个警钟。产品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关键是看它符不符合应税标准。就像诚志永清,可能觉得这是副产品,名字里也没带 “油” 字,就没考虑消费税的事儿,但税务机关是按技术标准来界定的。 做企业的,尤其是化工、能源这块儿的,得从这事里长记性,我给大家提三个建议 1.不管主产品还是副产品,先弄清楚是不是应税品,别光看名字瞎判断 2.会计核算一定要分开,应税和非应税产品账目得清楚,不然到时候说不清 3.政策变化得盯紧了,比如 2023 年那个 11 号文诚志股份要是早点对照自家产品查一查,说不定能避免损失 做生意合规是底线。有时候一个政策没吃透,可能就把好几年的利润搭进去了。你看诚志股份,虽说没被罚款,但补这么多钱,企业压力能小吗?所以咱得在投产、采购、销售各个环节都要把税务这事考虑进去,该问专业人士就问,别省那点咨询费,等税务局找上门就被动了,既丢了面子又丢了里子。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