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
15888888885天前
网上那些小姐姐跳舞,衣服越穿越少,动作越来越那啥了。 但是大家好像都觉得挺正常的。更有意思的是,不光看的人习惯了,连跳的人都觉得这是在展示自信,甚至还有人说这是身体自主权,别人管不着。 这话听着好像没毛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正常”是怎么来的呢?几年前大家都还觉得不合适的东西,怎么现在就习以为常了呢? 今天咱们就来聊透这个事,不是要批判谁,而是想说清楚一个道理:当资本盯上了人的身体,会玩出什么样的花样。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先来搞明白一个基本的规律。在市场经济里,资本就像一只嗅觉灵敏的狗,哪里有利润,它就往哪里钻。 土地能赚钱,它就炒地皮;劳动力能赚钱,它就开工厂。 现在它发现了一个新矿,一人的身体,尤其是年轻女性的身体。 但这里有一个难题:土地你可以圈起来卖,劳动力你可以按小时算钱,可身体不一样,它连着人的感情、尊严这些东西。你不能直接说“来,把你的身体卖给我”,这太粗暴了,没人能接受。 所以资本想了一个办法:我不买你的身体,而是买你身体的使用权,就像租房子一样,房子还是你的,但使用权归我。那些视频里展示身体的画面,本质上就是在出租身体的使用权。 这听起来好像没那么过分,对吧? 但这还只是第一步。资本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它会改造你的想法,让你心甘情愿地配合。那怎么改造呢?说穿了就是三招。 第一招,重新定义。以前叫暴露,现在叫性感;以前叫出卖色相,现在叫展示自信;以前叫不正经,现在叫身体自主。你看,事情没变,但换了一个说法,感觉就不一样了,对吧?就像是把炒房叫投资,把裁员叫优化,本质上没变,但接受度大大提高了。 第二招,制造需求。资本告诉男性,看这个很正常,是天性,不看才奇怪;然后告诉女性,这样能赚钱,还能收获赞美和关注。两边都动起来了,市场就形成了:有人要看,有人愿意演,中间的平台赚差价,完美的商业闭环。 第三招,也是最狠的一招,形成依赖。一开始可能只是想赚点外快,但当你尝到甜头,让这个成为主要收入之后,想退出就难了。 不是不想退,而是退不起: 房租要交,花呗要还,生活标准降不下来; 而且一旦被贴上这种标签,想做别的也不容易。就像上瘾一样,不是毒瘾难戒,而是整个生活已经#风景在路上 围绕这个转了。 这套玩法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因为它不是强迫,而是诱导。它不说“你必须这样”,而是创造了一个环境,让你觉得“我想这样#风景在路上 #随手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这位阿姨的言论确实反映出一些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性看待: 教育背景的优越感 "清华校友"的标签可能透露出一种教育优越感,但需要明确的是:名校背景固然值得骄傲,但不应成为评判他人或设置社交门槛的唯一标准。羽毛球作为全民运动,本应更注重运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门槛要求"的双重性 阿姨所谓的"门槛"可能暗含对圈层的要求。这种现象在现实中并不罕见,但需要注意:健康的社会交往应该保持开放包容,过度强调"门槛"反而可能形成无形的社交壁垒。 运动精神的本质 羽毛球运动的魅力在于突破年龄、职业、学历的界限。建议用运动表现而非学历背景来定义"水平",比如:"我们更看重球品和配合默契度"或许是更好的交流方式。 幽默化解的方式 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以用轻松的方式回应:"阿姨,我们这队门槛更高——要求必须能接住您的杀球才行!"既化解尴尬,又巧妙转移话题焦点。 自我定位更重要 作为参与者,我们更应关注运动本身的乐趣。正如林丹所说:"羽毛球是圆的,什么人都能玩。"保持运动初心,比纠结他人的"门槛"更有意义。 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了部分人对社会地位的焦虑。建议用运动精神消解这种焦虑,毕竟在球场上,胜负往往比学历更能说明问题。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7: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