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31
行善不求报与福荫后代 人做善事不求回报,是否能福荫后代,或许没有绝对的答案,但从现实影响与精神传承的角度看,这种善举早已在无形中为后代埋下了温暖的种子。 从现实层面来说,善举会在社会中形成 “善意链条”。一个人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可能让受助者心怀感恩,将这份善意传递给更多人。当后代在社会中生活时,这种由先辈积累的 “隐性善意”,可能会转化为他人的包容、信任与帮助。比如,一位老人常年无偿照顾社区里的孤寡老人,社区邻里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多年后老人的孙辈遇到困难,邻居们会主动伸出援手 —— 这并非 “因果报应” 的迷信,而是善举在人际关系中留下的正向反馈。 从精神层面看,“行善不求报” 的理念本身就是最珍贵的家族遗产。当父母以实际行动践行无私的善意,后代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直、善良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如同人生的 “指南针”,能让后代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在与人相处时懂得共情。比起物质财富,这种精神品格更能帮助后代在人生中走得稳、走得远,这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 “福荫”? 行善不求回报的本质,是对善良本身的坚守。它或许不会立刻为后代带来看得见的 “福报”,却能以精神滋养与社会善意的形式,为后代的人生铺设温暖的底色,让善意在家族与社会中代代延续。 #湘菜是假期的饭搭子 #livehouse是红人刷新点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5
#南宁这位好心人,让大化瑶乡这些孤寡老人过上一个温暖的中秋佳节 “情暖中秋,关爱瑶乡孤寡老人。”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南宁市民于文慧的爱心善举,不仅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的孤寡老人们送去了节日的温暖,也让当地部分特困户及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别样的关怀,瑶乡学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爱心阿姨”。 10月4日至5日,一辆满载月饼、大米等爱心物资的车辆,在大化、都安的崇山峻岭间颠簸前行。于文慧与爱心人士一同走村入户,将这份沉甸甸的温暖送到特困孤寡老人手中,让他们得以在团圆佳节里度过一段温暖祥和的时光。雅龙乡道德村的五保户黄汉斌老人对此深有感触,10月5日傍晚,当夜色渐浓时,这位“不速之客”带着远方的牵挂来到他家,送上了爱心月饼与大米。“没想到,八月十五还有这么多的好心人牵挂我们。”黄汉斌老人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这份温暖同样照亮了留守儿童的心田。雅龙乡中心小学的单亲留守儿童韦春花,在收到爱心月饼时难掩喜悦。她的母亲早逝,一直与父亲相依为命,对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既陌生又期待,或许已多年未曾品尝过月饼的滋味,而这次的爱心馈赠,让她在节日里收获了一份甜蜜与感动。 据了解,“爱心阿姨”于文慧来自黑龙江省的一个小县城。2005年,她与丈夫来到南宁创业,历经20年的辛勤打拼,夫妻俩在南宁经营起一家小宾馆。因心存善良、待人真诚,他们的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在生活逐渐富足的同时,于文慧一家始终牵挂着瑶乡的困难群体,不仅关注孤寡老人的生活,更积极资助瑶乡的困境学子。仅这两年,经她“一对一”资助的大化学生中,就有8名顺利考上大学,受助学子们时常写信向她表达感恩之情。 大化当地志愿者老蒙介绍,此次“情暖中秋,关爱瑶乡孤寡老人”爱心活动,除于文慧外,还有深圳的王瑞老师、茂名的黄震宇、青岛网友定芯以及大化本地的韦月丽女士等爱心人士共同参与。正如于文慧一样,社会上还有许多默默奉献的好心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瑶乡的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和留守儿童筑起了温暖的港湾,让这个中秋佳节充满了爱与希望。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