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9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黄藤:《子罕》第二十七 孔子谈谦逊之道 #本原儒学 #阅读经典 #论语 #礼乐教育 #传统文化 我们继续读《论语》。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孔子和子路之间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往往是子路一高兴,孔子就出言批评。可见孔子这种因材施教,实在细致入微。 有一天,孔子说:如果有人身穿一件普通甚至有些寒酸破烂的衣服,和那些穿着华贵裘皮的人站在一起,却能不觉得寒碜、不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不以此为耻——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仲由了吧?也就是子路。 孔子还引用了《诗经》中的两句话:“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 子路听后非常高兴,老师终于表扬他了,给了他一个露脸的机会。于是他就整天背诵这两句诗,“终身诵之”。 孔子一见这情形,立刻又说:“是道也”——你这样做是对的,但这还不够。难道做到这样,就算是仁了吗?就代表德行圆满了吗?就是好学生了吗? 于是他又勉励并批评子路说:“这怎么能够算是好呢?” 所以我觉得,孔子和子路之间的互动,鲜活地展现出两个人的性格,也仿佛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这同时也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某一个优点就自满,更不应拿长处来炫耀;要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谦逊的态度、永不满足的精神,持续向着“仁”的方向提升——这才是我们应当追求的方向,也是《论语》这一段留给我们的启示。
00:00 / 0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6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1: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4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