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0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7
00:00 / 2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历史故事 #朱元璋 #历史人物科普 #创作者扶持计划 #精彩片段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原名朱重八,字国瑞,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生平概览 时间 事件 影响 1328 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 早年历经灾荒、父母双亡,曾入皇觉寺为僧 1352 参加郭子兴红巾军 作战勇敢,娶郭养女马氏,势力渐大[__LINK_ICON] 1355 掌郭子兴旧部 收编常遇春、廖永安等,渡江取太平、集庆(改应天)[__LINK_ICON] 1363 鄱阳湖破陈友谅 奠定江南统治 1367 灭张士诚 统一南方 1368 称帝北伐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1368—1398 洪武年间施政 休养生息、严惩贪腐、设锦衣卫、废丞相、推行卫所制 主要成就与举措 - 政治: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丞相,设六部直属皇帝。 - 军事:建立卫所制,实行军屯,保障边防。 - 经济: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促进农业恢复。 - 文化:重视教育,编《大明律》《皇明祖训》,推动科举制度。 历史评价 朱元璋结束元末战乱,统一全国,开创“洪武之治”,推动社会稳定与经济复苏。但晚年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大兴文字狱,被指手段严酷。总体而言,他是中国历史上从平民崛起的皇帝典范,对明清政治制度影响深远。 需要我补充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的关键战役细节,或洪武年间的政治改革与法律制度(如《大诰》《大明律》)、对后世的影响与学术争议吗?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9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布衣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 0 岁 生于濠州 降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贫苦农家,父母为佃农,家境窘迫,因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乳名 “朱重八”。 5 岁 帮衬家务 因家中贫困,早早开始帮父母放牛、割草,或在家中拾柴、照看弟妹,从未接受过系统教育,仅靠长辈口传略识几个字。 10 岁 被迫迁徙 因地主涨租,全家被迫离开祖居地,辗转至盱眙、临淮等地,继续以佃耕为生,频繁的迁徙让他早早见识世间艰辛。 12 岁 独担放牛活计 为贴补家用,独自为地主刘德放牛,常与同村孩童在山间嬉戏,曾因饥饿与伙伴偷偷宰杀地主家小牛分食,事后遭严厉责罚。 15 岁 遭遇天灾 淮河沿岸爆发严重旱灾、蝗灾,紧接着瘟疫肆虐,父母、兄长在短短半个月内相继离世,家中只剩他与二哥,因无钱安葬亲人,只能草草将遗体埋在地主家田埂旁,后为求生计,与二哥分离,各自逃难。 25 岁 投身起义 因寺庙遭兵燹,投奔郭子兴红巾军,凭借智勇获赏识,娶马氏为妻,初露领袖之才。 30 岁 掌控军权 招揽徐达、常遇春等猛将,攻克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建立稳固根据地。 35 岁 决战陈友谅 鄱阳湖之战以少胜多,击败最强劲敌,奠定统一南方的基础。 39 岁 登基称帝 在应天府登基,国号大明,年号洪武,结束元末战乱,开启明朝统治。 43 岁 分封藩王 为巩固统治,分封诸子为藩王镇守各地,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56 岁 废除丞相制 以胡惟庸案为契机,废除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将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64 岁 颁布《大明律》 修订完善《大明律》,加强法制建设,规范社会秩序,为明朝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71 岁 病逝南京 一生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铁腕治国,整顿吏治,留下一个统一稳定的大明王朝。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历史#历史人物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