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9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8
“祖国七子”通常指的是被列强霸占的七块土地,分别是香港、澳门、台湾、九龙、威海卫、广州湾和旅大(旅顺、大连)。以下是具体介绍: •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南端;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九龙半岛其余部分划为新界,租给英国99年。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 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以“晾晒货物”为名获准在澳门居留,后强据澳门。1887年,中葡《友好通商条约》使葡萄牙正式强占澳门。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 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1949年国民党当局退居台湾,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 • 九龙:这里指九龙半岛。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后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占九龙半岛其余部分,1997年随香港一同回归中国。 • 威海卫:今山东威海市,是渤海湾的战略要地。1898年,中英签署《订租威海卫专条》,威海卫被英国租借,1930年10月中国收回。 • 广州湾:即现在的广东湛江市。1899年,中法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广州湾被租让给法国,二战结束后回归祖国。 • 旅大:即旅顺和大连。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清廷战败,旅顺大连被日本强占,后沙俄施压,日本被迫放出,清廷又将两地控制权交予沙俄,二战结束后正式回归祖国。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3
紫荆花的故事 1898年6月19日,丧权辱国的《展拓香港租借专条》签订,英国政府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大片土地及附近二百多个岛屿(后称新界),租期99年。 两个月后,英方不顾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在大炮的轰鸣声中,强行提前举行占据仪式。数千名爱国群众揭竿而起,武装保卫自己的家园,反攻英国军营,使英军受到重创,但民众也遭到残酷的镇压,新界10万人口丧失了土地。 劫变过后,村民们在桂角山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桂角山上长出一棵从前没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 几年后,那种花开遍了新界山坡,色彩缤纷,尤其是清明前后,花期正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民众将其命名为紫荆花。 1965年,香港采用紫荆花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其为标志。1990年,紫荆花成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的中心图案。 香港紫荆花紫荆花的寓意:紫荆花的花型比较特殊,它的花叶顶端是分开的,但是花柄处又合在一起。紫荆花的叶子有一种韧性,无论风吹#雨打,它从不轻易飘落,而是挺立在风雪中,有着傲雪斗霜的性格。 所以,紫荆花寓意着家庭和睦、团圆幸福,象征着家人之间的骨肉难分。在经历了百年漂泊之后,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这正像紫荆花一样根叶相连、永不分离。#紫荆花盛开 ##这样的课堂氛围真的爱了 #课堂实录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3
00:00 / 09: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4: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4: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2: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1: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香港运命从此改变 1898年清朝与英国签订了一份不平等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界地区租借给英国99年!这是香港割让的最后一部分,也是导致香港今天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根源! 1898年6月9日,在北京签署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清朝代表李鸿章和英国代表窦纳乐分别在条约上签字。这份条约规定了新界地区的租借范围和期限,以及其他一些细节。新界地区包括九龙半岛以北至深圳河以南、大屿山以东至大鹏湾以西的土地和岛屿。租借期限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算起,直到1997年6月30日到期。 这份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呢?原来,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对华贸易逆差严重,为了扩大在华利益和影响力,英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42年,英国通过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1860年,英国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九龙半岛南部;但是,英国并不满足,还想进一步扩大香港的版图,以便建设更多的军事基地和商业设施。同时,法国、俄国等列强也在中国沿海各地租借港口和划定势力范围,对英国构成了威胁和挑战。为了保持在华的优势地位,英国决定向清朝提出租借新界地区的要求。 清朝当时已经是一个腐败无能、内忧外患的末代王朝,面对英国的强硬要求,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和意志。李鸿章作为清朝的首席外交官,虽然明知这是一份不平等条约,但是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和战争,只能无奈地接受英国的条件,并在条约上签字。这样,新界地区就被租借给了英国,香港的版图也就基本确定了。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千秋功业,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对中国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它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结束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耻辱,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 它展示了中国政府的智慧和魄力,创造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独特方案,为解决其他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它增强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它有利于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与内地的互利共赢提供了广阔空间,为香港居民带来了更多机遇和福祉。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怀。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
以下是关于中英街的介绍: - 历史渊源: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签订,中英双方勘界,在沙头角竖立界碑,将其分为华界沙头角和英(港)界沙头角,后人们在旧河道两侧填土建房做生意,形成了中英街。 - 地理位置:位于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北区交界处,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长约250米,宽约3-4米,街心以“界碑石”为界,深圳和香港各占一半。 - 特色景点 - 界碑:共有八处,用花岗岩制成,是中国贫穷落后、列强侵略的物证,也是香港回归、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见证,1989年被授予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古井:为清代康熙年间迁来的客家人所建,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沙头角历史发展以及中英街形成和发展的见证。  - 古榕树:位于第四号界碑旁,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树根在深圳一方,叶枝覆盖香港一方,构成“根在祖国,叶覆香港”的景观。  - 警示钟:设立在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广场,记叙了中英街割占、抗争、变迁、发展和回归的百年历史,刻有“勿忘历史,警钟长鸣”八字。  - 中英街历史博物馆:建成于1999年5月1日,是一座反映中英街百年历史沧桑的地志性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 商业与文化 - 商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英街因物美价廉的商品成
00:00 / 02: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