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常州徒步去香港》 第一天:武进牛塘镇——宜兴和桥镇,行程31公里。 早晨七点,在老婆的欢送下,在孙女的“爷爷,拜拜”的稚嫩声中,我背着行囊从牛塘镇出发。保温杯里1500毫升温水在肩侧晃荡,像某种天真的承诺。 沿着湖滨路一路向南。 卢家巷的晨雾里,金东方养老院的琉璃瓦泛着微光。这座园林式养老院的白墙高低错落,偶尔传来老人吊嗓的吴侬软语。 真正的考验始于湖滨路。炙热的太阳把柏油路面烤出波纹,手臂渐渐泛起虾红色。保温杯的水喝到一半时,开始计算每次啜饮的毫升数。途经的村庄都锁着门,水泥路面上连流浪狗的影子都不见。 看看已经十二点钟了,沿路却看不到一家饭店,连小吃店都没有。到和桥镇还有十几公里,什么时候能吃饭啊?转折点在武宜大桥。下午一点零八分,三个流动摊贩在桥南面公路旁的树荫处摆开战场。我赶紧要了一碗面条,坐在在蓝色塑料凳上,吞食阳春面,摊主小伙看了看我的旗子,好奇问道:“走着去香港?”得到我肯定回答,他竖起了大拇指。 最后五公里成了刑途。保温杯里的水喝光了,沿途见不到一家商店,想买一瓶矿泉水都难。喉咙冒烟了,实在受不了。看到路边屋檐下坐着三位老奶奶,我就打听哪里有商店。最瘦的那位用蒲扇指向前面:“前面有小店。”她缺齿的笑涡里,盛着比我更深的渴。 终于看到了一家小商店,柜台里没有几样东西,算不上商店。还好,有矿泉水。我买了一瓶脉动,拧开脉动瓶盖,喝了一口,甘露似流进心里,爽,太爽了。
00:00 / 01: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5
江苏常州徒步去香港 第四天:2025年10月11日 宜兴张渚镇—广德新杭镇 行程:23.75公里;累计行程:94.01公里。 清晨七点的艺龙安悦酒店一楼餐厅,一碗热汤面配上两只煎蛋下肚,碳水与蛋白质在瓷碗里完成了一场朴素的结盟。站在酒店门口录制出发视频时,晨光正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镜头里碎成金箔。 刚走出张渚镇区,骑电瓶车的大叔刹停在路旁:“刷到你抖音了,怎么才走到这里?”算法早已替我预告了行程,在这座陌生城镇,我成了某个未完结故事的主角。 太华镇之后的道路突然被竹海淹没。不同于前几日零散的毛竹,这里的竹浪从山脚涌向天际,风过时掀起二百里碧波。竹节生长的脆响藏在林深处,像大地均匀的呼吸。附近大觉寺香火气息乘着竹风飘来;窑湖小镇的白墙与太极洞的溶岩在视野里交替出现,恍若穿行在多个平行时空。 “红色太华山,苏南小延安”——路牌上的标语终于找到注脚。抗战时期,这片竹海曾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心脏,新四军的电台声与竹涛声在此共鸣十六个春秋。 下午一点十五分,省界碑出现在视野尽头。抬脚跨过江苏与安徽交界的刹那,忽然理解古人为何要饮酒祭奠山川——地理坐标的转换从来不只是位移,更像是把身体化作时针,在大地表盘上完成某种仪式。这段视频在抖音收获一千七百多个点赞,八万三千多的浏览,数字时代的分界礼炮。 饥饿感在跨省后汹涌袭来。连续两家饭店都告之歇灶,最终在太极洞景区对面的小超市,五元钱的泡面在开水浇灌下绽放成盛宴。店主递来塑料凳当餐桌,货车扬起的尘土成为这顿午餐最自由的调味料。 晚饭时,宾馆老板听到我要点两个菜时,目光里写满计量公式。最后妥协的丝瓜炒毛豆在餐盘里翠绿着,像极了今天路过的所有竹海。赶在超市打烊前买了的月饼揣在背包里,明天前往广德市区的三十公里路上,它们将是怀揣的中秋月光。 身体在抗议,灵魂在歌唱。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5
江苏常州徒步去香港 第五天:2025年10月12日 广德新杭镇——广德开发区 行程:26公里;累计行程:120公里。 今天是从常州徒步去香港的第五天,双脚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清晨六点半从新杭镇竹乡宾馆出发时,天空还蒙着一层灰白的云,像浸了水的宣纸。 201省道像一条灰白色的带子向前延伸。走了十七公里,两侧的风景始终是整齐的绿化带和间隔出现的厂房,有很多货车呼啸而过,带起一阵热风。这种单调让脚步变得沉重,每公里都显得格外漫长。倒是路旁的稻田给了不少慰藉——黄灿灿的稻穗沉甸甸地弯着腰,像给大地铺了张金色地毯。远处传来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几个农人正站在田埂上抽烟聊天,看着机器在田里画着圆圈。经过村庄时,水泥路突然变成了“晒谷场”,金黄的稻粒铺了满地,只得踮着脚找空隙走,生怕踩坏了农人半年的心血。 中午十二点转入051乡道时,太阳终于撕破了云层。但乡道两旁的树撑起了绿色穹顶,阳光只能从叶缝间漏下些金币似的光斑。在某个不知名的村庄口,发现了一家叫“甜甜水果”的小店。老板正在整理刚到的葡萄,青得发亮。买了三斤,他热情地让我在店里坐下,吹吹凉气,还端来清水让我洗葡萄。 “一个人走这么远的路啊?”他看着我的旗子问。 我点点头,往嘴里塞了颗葡萄,甜汁瞬间在舌尖炸开。 “这么大年纪了,还走到香港去?”他不可思议的望着我,满脸的疑问。 我们交谈了一会,知道他今年六十九了,老伴还在外面上班,有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在广州工作,女儿也在城里,就他守着水果店。 坐在塑料凳上吃着葡萄,看门外母鸡悠闲地踱步,突然觉得这就是徒步最迷人的地方——那些计划之外的停留,往往藏着最温暖的相遇。 下午两点多钟,我抵达广德开发区时,太阳正把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染成橘红色。今天走了26.63公里,累计行程终于突破120公里。虽然只是总路程的零头,但看着地图上那条从常州蜿蜒而来的轨迹,心里还是涌起小小的成就感。 今晚住在广德豪庭精品酒店,虽然叫“豪庭”,其实就是普通的快捷酒店。在隔壁小饭店点了铁板肉丝茄子和蘑菇炒青菜,就着一小碗米饭慢慢吃着。老板娘听说我在徒步,特意嘱咐:“吃完了自己盛,走路辛苦,要吃饱。” 躺在床上揉着发酸的小腿,想起今天看到的稻子。也许徒步就像等待稻谷成熟,需要足够的耐心,才能等来满目金黄。 明天还要继续往南走。晚安,广德。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1
江苏常州徒步去香港 第二天 和桥镇 → 新街街道 (行程19.73公里,累计行程50.73公里) 2025.10.9 清晨告别和桥,穿过高塍镇便踏上了环保大道。这是一条名符其实的路,道旁绿意绵延,现代化的环保企业与自然风光交织,形成一种奇特的和谐。 近午时分,辅道上开始出现流动小吃摊,烟火气十足。十一点半,我在摊主热情的招呼声中买了一盒快餐,在路边的阴凉处享用,虽简单,却是行走途中最好的慰藉。 下午的挑战与壮丽,都属于西氿大桥。桥身极长,横跨于宽阔的河面。河风猎猎,推着白色的浪涛一遍遍拍打岸堤。水运的繁忙在此刻化为具象的景象:一艘艘满载的运输船,如水中巨兽,沉稳地犁开水面,驶向远方。 下午一点多钟抵达新街街道,我一直担心没有旅馆,在美团和高德地图上都找不到新街旅馆的信息。寻找住处颇费周折,这里旅馆稀少,仅有一家。从新街到老街,我一路打听询问了五六位路人,才终于寻到了门面不起眼的小旅馆。房间虽小,到挺干净的,一百元一夜,值。 今日最暖,莫过于同窗之情。宜兴的大学同学热情似火,两位同学专程开车前来,只为短暂的相聚。一位女同学盛情邀我去宜兴城里做客;另一位身在苏州的老友,也发来短信问候。这份情谊,宛如风中的炭火,瞬间驱散了全天徒步的疲惫。 明日计划从新街街道继续向南,目标是穿越山区,前往下一站张渚镇。期待路上的新风景。 愿明日清风依旧,伴我继续前行。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57
《从江苏常州徒步去香港,再次挑战自我》 朋友们: 我是一位执教38年的中学教师,2023年已告别三尺讲台。读书、唱歌、跳舞、吹萨克斯、游泳等组成了我退休生活的旋律,而旅游徒步,则是我与灵魂对话的方式。 回望来时路,足迹未曾虚掷。2017年,绕滆湖95公里,一日半踏遍烟波;2018年,环太湖305公里,八天走过,纵然双脚血泡密布,亦没有阻止我前行的脚步。去年初夏,我更以49天、1152公里的坚持,从常州牛塘走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每一步,都在书写生命的韧度。 而今,新的征程在召唤——2025年10月8日,我将从常州牛塘启程,徒步前往香港,目的地为香港维多利亚港广场。 这将是约1500公里的远征。计划用两个半月完成,这意味着每日需行走约20公里。路线将纵贯江苏、安徽、江西、广东,途经皖南宣城、黄山、景德镇、鹰潭、瑞金、韶关等名城。旅途约三成是起伏山峦,七成为平原丘陵。翻越皖南群山、穿越南岭古道,风雨烈日、崎岖坎坷,都是必经的考验。 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体能的挑战,更是意志的修行。路上,我将每天记录行走心得,及时调整状态。 或许有人不解,笑此行为痴傻。然人生在世,总该为热爱疯狂几次。有些路现在不走,此生恐难再涉足。得失寸心知——那些用脚步丈量大地的日夜,山河给予我的感动与力量,远非安逸所能及。 路在脚下,更在心中。两个半月后,维多利亚港的海风将见证:当信念成为脚步,天涯不过咫尺。 香港,我来了!
00:00 / 03: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35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