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五箴》赏析: 夫处世之要, 如月映千江, 心澄则万象皆明; 似风行水上, 迹过而波自平。 今观五句心法, 字字玄珠, 句句天籁, 非独处世之方, 实乃养性之经。 其一曰 "遇事不乱, 静观其变, 心定则智生"。 当如渊停岳峙, 任他骤雨狂风; 恰似寒潭映月, 容得云卷云舒。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此中真意, 在"定"字而已。 其二曰 "遇挫不怨, 反求诸己, 反求则境转"。 昔蘧伯玉行年五十 而知四十九年非, 此反求之典范也。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心如明镜,拂尘自照; 志若青松,凌霜愈劲。 转机之妙, 尽在"自省"二字。 其三曰 "抉择不偏, 执两用中, 执中则道显"。 犹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而游刃有余; 似伯牙鼓琴, 心无杂念而曲尽其妙。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中庸之道,非折中, 乃"恰到好处"之谓也。 其四曰 "成事不蛮, 借势而为, 借势则力省"。 观鸿鹄乘风,一飞千里; 效蜘蛛结网,待时而动。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势如流水,智者导之; 事若弈棋,妙手应之。 此乃"四两拨千斤"之智。 其五曰 "过往不缚, 事了心空, 心空则自在"。 似雁过长空, 影沉寒水而声已远; 如露滴荷叶, 珠圆玉润而迹不留。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心空非空, 乃"大包容"之境也。 嗟乎!五句心法, 如五瓣莲花, 开在红尘浊世; 似五弦清音, 响在方寸之间。 若能会心于此, 则处世如行云流水, 人生似明月清风。 #原创书法作品#古诗词赏析#书法创作交流#写字是一种生活 #上热门话题🔥🔥🔥
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9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5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留春令.中秋寄远 见忧生恋, 去愁萦念, 个中谁错? 欲问西厢住何人, 柳腰骨, 风约绰。 月映楼台空寂寞。 咏思频轻啜。 谁使冰弦咽商声? 恁长辫, 如何措? 这首作品以中秋怀人为题,在婉约词风的框架下,通过精妙的意象组合与情感铺陈,展现了深挚的相思之情。 一、思想感情分析 1. 矛盾交织的相思心理 “见忧生恋,去愁萦念”八字,直指相思最煎熬处——相见时平添眷恋,别离后更惹愁思。这种矛盾心理的刻画,将主人公既渴望相见又害怕别离的复杂心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个中谁错”的诘问,并非真要追责,而是情感无处安放时的无奈叹息,为全词奠定了缠绵悱恻的基调。 2.记忆与现实的时空交错 上片回忆中“西厢”的“柳腰骨,风约绰”,是昔日惊鸿一瞥的鲜活记忆;下片“月映楼台空寂寞”则是当下孤寂的现实场景。 两个时空通过中秋明月串联,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物是人非”的怅惘。 3. 无计消除的刻骨思念 “咏思频轻啜”中“啜”字三重意蕴:既可指啜饮杯中酒,亦可指啜泣之声,更暗含咀嚼思念之苦,将借酒浇愁却愁更愁的状态刻画入微。 结句“恁长辫,如何措”,以极具个人特征的细节(长辫)收束全篇,使抽象的思念变得具体可感,余韵悠长。 二、艺术特色解读 1. 意象系统的精心建构 人物意象:“柳腰骨”以柳枝的柔韧写体态,较常见“柳腰”更显骨相清雅;“风约绰”则化虚为实,仿佛清风也在怜惜其姿容而有所约束。 音乐意象:“冰弦咽商声”五字精妙,“冰弦”状琴弦清冷,“咽”字既拟琴声滞涩,又暗含哽咽之情;“商声”属秋,与中秋时令深度契合,声情与时空浑然一体。 2. 婉约词风的典型笔法 通篇采用“欲问”“谁使”“如何措”等疑问句式,形成缠绵往复的抒情节奏,深得婉约词“幽咽婉转”之妙。 在情感表达上继承晏几道《留春令》的“伤离念远”传统,但将叙事场景具体化为中秋夜,赋予传统词牌新的时空内涵。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1
00:00 / 08: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5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3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6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