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贸易战中我们的稀土这张王牌,为什么今年才打出来? 2025 年初,中国宣布对钨、碲、铋等稀有金属及七种重稀土元素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举措瞬间引发全球产业链震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紧急提出访华请求,宣布取消 91% 对华关税,暂停对等反制措施 —— 如此剧烈的反应,印证了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威慑力。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早在 2018 年贸易战爆发时就掌握全球 90% 的稀土加工产能,为何直到 2025 年才亮出这张王牌?答案藏在珠海森铂公司真空提氦冷箱的仪表盘上:当这套设备每小时从液化天然气尾气中提取出 65 立方米纯度 99.9998% 的氦气时,中国终于解除了被美国攥在手中长达半个世纪的 "氦气枷锁"。 稀土与氦气,看似毫不相关的两种资源,却在中美战略博弈中形成了奇妙的制衡关系。美国早在 1925 年就通过《氦气保护法案》将氦气列为战略物资,严格限制出口,而中国直到 2023 年仍有 95% 的氦气需求依赖进口。这种极度不对称的依存关系,使得稀土这张王牌始终难以出手 —— 氦气在光刻机冷却系统、核磁共振设备、导弹燃料检测等关键领域的不可替代性,意味着美国只需掐断供应,就能让中国高科技产业陷入瘫痪。2019 年中国曾尝试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但面对美国商务部将氦气列入 "至关重要资源目录" 的反制威胁,最终只能暂缓行动,这种博弈僵局恰恰印证了资源牌的使用前提:必须先消除自身的战略短板。 突破的曙光出现在 2024 年。南京工业大学研发的共聚酰亚胺膜通过 0.38 纳米的精准孔道设计,将氦气渗透率较传统技术提升 43 倍,这套被称为 "分子尺" 的分离系统,能从含氦量仅 0.2% 的天然气中提炼出高纯度氦气。与此同时,珠海森铂公司的真空提氦冷箱实现了从液化天然气尾气中提氦的工业化应用,其 1.5 倍于国际水平的提取效率,相当于从二十个标准泳池的水量中精准筛出一勺盐。这些技术突破带来的不仅是产能提升 —— 当七套国产提氦装置在 2024 年同时投产,当坦桑尼亚的海外氦气厂为中国锁定 3000 万立方米优先采购权,中国终于构建起 "国内提取 + 海外布局" 的双重保障体系,将氦气对外依存度从 95% 骤降至 60% 以下。#突破技术封锁 #稀土提炼技术 #中国科技崛起 #大国崛起 #大国崛起势不可挡
00:00 / 0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7
00:00 / 06: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8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9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4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