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2
未来的重负:大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内卷化” “内卷”(Involution)一词已成为描述当代中国大学生处境最精准的社会学词汇。它指向一种“向内演化”的非理性竞争,即在发展空间有限的情况下,个体通过加倍努力以争夺存量资源,导致“努力的通货膨胀”。这种现象在学业深造和就业求职两个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2.1 学业压力锅:“考研”的必然选择 曾几何时,考研是少数人的学术追求,如今却演变成了多数人的“上岸”刚需。这种“学历通胀”的趋势,将大学本科阶段变成了考研的“预备战场”。 ● 数据显示,超过半数(50.44%)的本科生计划继续攻读研究生 6。这一选择背后,是对于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中贬值的普遍焦虑。 ● 这种对更高学历的追求直接转化为巨大的心理压力。有考研打算的学生,其焦虑风险显著高于没有此计划的学生 6。学业压力已成为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之一。一项针对学业压力的研究发现,处于最高和次高学业压力组的学生中,抑郁情绪的检出率分别高达 42.11% 和26.85% 15。这表明,高强度的学业竞争正在以牺牲学生心理健康为代价。 2.2 文化风向标:“孔乙己的长衫” 2023年,“孔乙己文学”在社交媒体上病毒式传播,成为理解当代大学毕业生心态的一个关键文化符号 16。毕业生们借鲁迅笔下那个穷困潦倒却不愿脱下长衫的读书人形象,来自嘲和抒发自身的困境。 ● “长衫”的隐喻: 在这场网络迷因中,“长衫”象征着他们引以为傲的高等教育文凭。这件“长衫”本应是通往体面工作和美好生活的“敲门砖”,但在严峻的就业现实面前,却变成了“下不来的高台”和“脱不下的枷锁” 17。它精准地捕捉了毕业生们在“学历的价值”与“现实的回报”之间巨大落差所引发的失落感和身份认同危机。 ● 背后的现实: 这种集体性的情绪共鸣,植根于冷峻的就业数据。随着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至1222万的历史新高 3,许多人真实地陷入了“毕业即失业”的困境 3。尽管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在17.1%左右徘徊,但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将所有未在校且未工作的青年计算在内,真实的失业率可能高达 46.5% 3。这种严峻的形势导致了普遍的就业焦虑,有三分之二的中国大学生对自己毕业后找工作的能力感到担忧,这一比例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23。 “孔乙己文学”的流行,并不仅仅是就业焦虑的体现,它更深层
00:00 / 06: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