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9
00:00 / 08: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清代御窑瓷器》4800元 二手95品 是2005年由紫禁城出版社推出的大型官窑图录,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耿宝昌主编,全书768页, 1. 内容构成 全书分三大板块:-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主体图录,收顺治至宣统御窑完整器1000余件,90%以上首次发表; - 《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汇集1949年以来故宫赴各地采集的144个窑口标本; - 《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刊出500余件器形完整的珍稀陶瓷资料。 2. 学术框架 每朝分“目录+图版+专论”。卷一上册系统梳理御窑厂制度、生产流程与工匠分工,并对顺治、康熙两朝器物特征进行工艺图解;卷一下册由吕成龙撰写《雍正御窑瓷器概述》,专论雍正朝造型、釉色与官样制度。高清图录与学术论文互为印证,为鉴定康雍乾典型器(如康熙斗彩、雍正仿古釉、乾隆粉青釉)提供权威对比依据。 3. 出版背景 该书是为配合“故宫博物院古陶瓷研究中心”成立而实施的首个系统性整理项目,也是故宫首次全面公开清代御窑厂生产工艺与产品面貌,被视为清代官窑研究的里程碑式资料集。 简言之,《清代御窑瓷器》兼具“大型图录+权威学术+首次公开资料”三重价值,是研究、鉴定清代御窑瓷器不可或缺的核心参考书。#清代官窑#御窑#悟窑书店#陶阳书院#陶瓷书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9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吉寳斋收藏的一件汝窑残件 汝窑弦纹鼎式炉是北宋时期的经典瓷器,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创烧背景 汝窑弦纹鼎式炉创烧于北宋晚期。据记载,宋徽宗梦中见到“雨过天青”之景,遂命窑工烧制类似釉色的瓷器。汝窑为宫廷烧造瓷器的时间较短,有学者推测大概只有20年或40年,这使得汝窑弦纹鼎式炉的存世量极为稀少。 器型特点 汝窑弦纹鼎式炉仿汉代铜器造型。它通常为直口,平底,口径和底径相若,下承以三足。外壁近口沿处、近底处各凸起两道弦纹,腹部中间凸起三道弦纹。整体比例协调,造型古朴典雅,兼具庄重与秀美感。  釉色特征 其釉色以天青色为主,青中泛蓝,似湖面初霁,有“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美妙意境。汝窑采用玛瑙入釉的配方,使釉面呈现出温润如玉的质感,釉层肥厚处如凝脂,浅薄处则透露出胎骨的香灰色。此外,釉面还会自然开片,纹路由细密的“蟹爪纹”与疏朗的“鱼子纹”交织,形成独特的冰裂纹效果。 鉴别特点 - 支钉痕:汝窑弦纹鼎式炉多采用满釉支烧工艺,器底通常留有三或五枚细小如芝麻状的支钉痕,露胎处呈香灰色,俗称“香灰胎”。 - 弦纹:弦纹是重要的装饰特征,真品的弦纹线条流畅,间距均匀,凸起处因釉薄常显铜红色“出筋”效果。 - 胎质:胎土淘洗精细,断面呈现“糯米胎”质感,胎釉结合处可见一线橙黄色过渡带,这是胎土中铁元素二次氧化所致。 - 釉色与开片:真品釉质莹润,釉色层次过渡自然,开片细碎且自然天成。用40倍显微放大镜观察,釉面有云雾状,气泡“寥若晨星”。#宋瓷 #汝窑 #博物馆 #古董 #吉寳斋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