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果1月前
大明的世界,看明代人眼中的世界 很难描述第一次见到它的样子,那种对于心灵的冲击真是无以言表,而后被内心驱使着,开始一点点的搜索了解这幅图的来历,在明朝被几近湮灭的历史残留中不断挖掘,慢慢在脑海中拼凑它当初的模样,而后逐步了解到郑和宝船、过洋牵星术、天启地球仪,逐步了解到《红楼梦》“公子与红妆”的表象下隐藏的“白骨如山”的华夏血泪史。 如今亲手触摸到实物,俯身细细观看,整幅图近万字,说明文字皆为从右往左竖写,为中华传承书写方式,在这份世界地图上出现众多“古”“今”地名描述,该图对亚洲描绘详细,重要城市毫无遗漏,各岛屿位置也很精确,其次以非洲、南美洲绘图边界都很准确,信息也比较详细,欧洲部分比较粗糙。存世的《坤舆万国全图》除中文版本之外,没有任何西文版。 1912年秋天,年轻的教员在长沙省立湖南省图书馆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舆大地图》。这是教员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图,给了他强烈的心灵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国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 地图上标有榆木川和濣难河的小地名,尤其是榆木川,只是一片榆树林,但却是明成祖朱棣去世的地方,明成祖去世时间为1424年,濣难河是明成祖打的最远的地方。说明坤图大约绘制在明成祖去世不久。 欧罗巴旁注释:“去中国八万里,自古不通,今相通近七十余载云。”中国与欧洲首次官方交往始于1342-1347年,欧洲教皇派50名教士来华,时为元朝,下数70余载,大约在1430之前,即郑和时代。这一段文字应是郑和时代的绘图人所注。 关于郑和航海的路线,不得不提到被清朝封禁300余年的《函宇通》。《函宇通》为明末年间熊明遇、熊人霖父子所作,该书包含《格致草》和《地纬》两部分,分别涉及天文和地理知识。后来,《函宇通》被篡改为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所著的《职方外纪》。书中保留了珍贵的郑和航海记录,这些记录中明确提到了从美洲返回中国的两条航线,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东线:若从东而来,自以西巴尼亚(西班牙)、地中海、过巴尔德峡,往亚墨利加(美洲)之界,有两道,或从墨瓦蜡尼加峡,出太平海;或从新以西巴尼亚(西班牙占领的墨西哥)界泊舟,从陆路出孛露海(即从陆路到南美洲秘鲁),过马路古、吕宋等岛,至大明海,以达广州。 西线:然从西来者尤多,西来之路,经九万里,行海昼夜无停,有山岛可记者,则指山岛而行。至大洋中,常万里无山岛,则用罗经,以审方。其审方之法,全在海图,量取度数,即知海舶行,了如指掌,百不失一。
00:00 / 03: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38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33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36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