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在未来机构改革中可能被合并的县直部门: 1. 融媒体与宣传部:随着互联网发展,传统媒体影响力下降,融媒体与宣传部合并可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动政府信息传播现代化,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2. 供销社与商务局:供销社职能逐渐被市场化机制替代,商务局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作用凸显。合并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农村电商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 3. 接待办与机关事务局:二者职能重合度高,合并能统筹行政资源,减少开支,规范接待行为,提升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 4. 文化、体育与教育局:文化、体育和教育在社会事业中相互促进,存在职能相似性和互补性。合并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5. 城管与市场监管局:城管和市监在城市管理和市场监管方面职能交叉,合并可整合执法力量,提升城市管理精准度,规范市场秩序。 6. 图书馆、档案馆与史志办:三个部门的资源分散,合并后可推进地方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升文化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学术研究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7. 信访局与社会工作部:信访局与社会工作部在信访处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方面职能重叠,合并可实现社会治理的协同效应,建立更完善的工作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机构改革会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合并方案。 #体制内 #体制内工作 #公务员 #事业编 #考公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87
环保局是负责环境保护工作的政府职能部门,18年以后更名为生态环境局。更名后,环保局职责范围越来越大,工作也越来越多,压力也变大,总体来说很锻炼人,在所有政府部门里排名中上。 一、工作内容 涉及环境保护的各个方面:1.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环保局负责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和标准,并监督其实施,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2. 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环保局通过监测和评估环境质量,及时发现环境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3. 审核和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局负责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对其是否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进行审核和监管。4. 监管和治理环境污染。环保局负责对环境污染进行监管和治理,确保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5.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保局负责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强度 相对较高。由于对环保问题愈加重视,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加。相比其他部门,算是新改组的,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刚刚着手起步,都在摸索尝试过程之中,加上环保历史欠账较多,所以事情都比较忙。加上中央环保督察力度大,责任重,压力大,基本环保落实很累。但随着制度完善,会职能更清晰,分工更明确,流程更规范,工作更效率。 三、福利待遇 环保局的福利待遇一般比较优厚,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险等。现在许多地方的基层环保局,已经成为了市里直管,叫某某分局,工资福利都和市里一个标准,比同级别单位的福利待遇都要好上不少,虽然在刚开始交接的时候有些地方会出现没人管的现象,但后续正常运行以后,福利待遇一定会太差的。 四、晋升空间 环保局相对于其它行业部门有明显优势。现在的环保工作非常受上级领导重视和广大群众的关注,许多项目都涉及到环保问题,环保局的权力比过去大得多,所以也更容易干出成绩,受到上级的认可。其次县级环保局属于市级直接管理的上挂单位,晋升渠道也进一步扩宽,将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到领导岗位。最后晋升的空间大小还主要和个人的能力、表现以及单位的岗位设置有关。如果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色,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机构改革以后, 人员编制没有增加, 责任却越来越大 特别是县区基层单位, 糙区内大大小小的同燃都需要处理, 还要应对上面的各种检查,压力届实不小, 所以能考市级还是去市级#怨种小张#骆老师浅谈#体制内#公务员#生态环境局
00:00 / 03: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0
00:00 / 03: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40
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去哪里了? 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去哪里了?在前一阶段国企改革过程中,成立了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刘鹤曾经长时间担任组长。改革小组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国企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国企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不是国资委一家单位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 比如,国企总部的领导班子成员,许多是中管干部、省管干部、市管干部,它们不归国资委任命和考核,因此需要组织部的人参与到国企改革小组来中来。同理,混改需要发改委共同推进,工资总额管理需要人社部参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涉及到财政部,国企改制上市以及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改革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监督与追责需要纪委监委和审计署,等等。因此,当时的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成员由13个副部级干部组成。当然,国企改革的主力机构是国资委,因此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资委。各地方也成立类似的机构。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国资国企改革过程中,国企改革小组功不可没。但是,早几年这个机构消失了。为什么呢,可能是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也可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相关职能划到其他机构去了。最近老吴了解到,河南在省委深改委设立了国企改革专项小组。很明显,它的职能类似原先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国企改革还是需要一个协调机构。
00:00 / 02: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浪潮中,竞争上岗与竞聘机制始终是激活组织活力的核心引擎。在26 年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国有企业推行竞争上岗,绝非简单的人事调整,而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从总部部门负责人到基层班组长,通过公开竞聘选拔贤能,既能让有为者有位,更能让平庸者让位,真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近十年来,我参与、见证了数十家国有企业通过全员竞聘上岗,打破 “铁交椅”“铁饭碗”,让员工能进能出成为常态,岗位价值与个人能力的匹配度提升显著。 公开透明是国有企业竞聘机制的生命线。我们协助国企搭建 “听取上级指示—党委会统筹规划—发布竞聘公告—资格审查—笔试—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果公示—职代会全程参与监督及方案审核” 的全流程体系,确保每一场竞聘都经得起检验。我们咨询主持的湖南某省属大型国企通过推行竞争上岗,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下降 4.2 岁,关键岗位胜任率提升 37%,这正是竞聘机制释放的制度红利。 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力。全员竞聘上岗不是 “一阵风”,而是要融入日常管理。我常对客户说,国有企业的优势在于底蕴深厚,而竞争上岗就是要让这份底蕴与市场活力碰撞出火花。从职代会审议竞聘方案到员工参与全员竞聘上岗,我们始终坚持 “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助力国有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锐气。 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意识到,竞争上岗是锻造过硬队伍的 “炼金炉”。从初次尝试到形成常态,从局部试点到全员覆盖,竞聘机制正在重塑国企的人才生态。作为深耕领域的实践者,我坚信,唯有让竞争上岗成为国有企业的标配,才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国企做强做优做大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人力资源管理咨询 #国营企业竞聘上岗#企业管理 #企业改革 #干部能上能下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26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55
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00:00 / 01: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