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東3月前
中国首次赴北极考察:历史上的今天。1986年7月9日,根据中国-加拿大恐龙合作考察计划,董枝明和余超两名同志与5位加拿大科学家同赴加拿大北极地区考察25天,这是我国科学考察人员第一次进入北极地区。与南极不同的是,由于我国位于北半球,北极系统对我国气候、环境、生态,甚至社会生活的影响比南极更大也更直接。因此,中国开展北极考察具有现实与长远、民族与全人类的双重意义。 开展北极考察对于我国气候、环境、农业等方面的现实意义是很明显的。 这首先是因为,北极的西伯利亚冷高压,或者叫做北极冬季风是控制中国气候的三大因素之一,它与东南方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方夏季风)以及青藏高原暖气流共同左右着我国主要经济地区的季节交替与旱涝风霜。 多数地球科学家认为,中国黄土高原是由于北极冬季风将中部亚洲的尘土搬运过来而形成的,因而需要在北极地区对北极冬季风进行直接观测与分析。而进行亚北极带的植物多样性研究,将对改善我国农、牧作物品种大有好处。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由于北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因而在全球变化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北极研究在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全球变化的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总而言之,北极的科学考察不仅属于具全球性意义的基础理论研究,也和我们国家的中长期经济规划有着直接的联系。 通过对北极典型地带、典型目标的解剖与对比,可望为整体地球系统的变化提供新的理解,为国家一级甚至国际规模的资源管理、环境战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从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到穿越中央航道,从没有北极科考站到黄河站、中-冰北极科考站运行……中国北极考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