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朴3周前
老子说,人生的所有痛苦,都来自于一个“满”字。怎么拼命挣钱,钱包也装不满,怎么调节时间也不够用,怎么拓展人脉也觉得圈子很小,我们不停地填、不停地要,内心却像堆满杂物的房间”,越来越闷,越来越透不过气。 《道德经》第四章恰恰戳破了这个误区:真正蕴含力量的东西,从不是 “满” 的,而是 “空” 的 这一章的核心是老子对 “道” 的本质描述:它看似虚空,却永远用之不竭;它深邃无形,却是万物的根源;它能化解尖锐抚平纷乱,却从不张扬自己。 老子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冲” 就是虚空、不满的样子,可正是这份 “空”,让它有了无限的用处,就像一只装满水的杯子,再也倒不进新茶;唯有空杯才能容纳万千滋味。 老子接着形容道“渊兮,似万物之宗”道像深渊一样深邃,看不见底,却孕育了世间万物,就像大地沉默地躺在脚下,你看不见它的动作,可花草从它身上生长,江河在它怀里流淌,万物都靠它滋养。 道就是那 “深渊”是所有问题的根本答案,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答案不在外面,而在深处。你越浮躁向外求,反而越迷茫;唯有静下来向内探寻,答案自会浮现。 接着是最关键的几句: ‘挫其锐’磨掉自己的锋芒和棱角。不是让你变懦弱,而是收起不必要的攻击性,为人处世变得更圆融。 ‘解其纷’化解内心的纷扰和纠结。道本身是极简的,所以它能解開所有的复杂。 你心里一团乱麻时,不如先放下,回归简单,答案自然浮现。 ‘和其光’调和收敛自己的光芒。真正有智慧的人,不刺眼,不炫耀,懂得韬光养晦,该显的时候显,该藏的时候藏。 ‘同其尘’混同于尘世之中。最高的境界是融入。 不把自己搞得鹤立鸡群高高在上,就平常地生活,和光同尘大隐隐于市。” 这是教我们要做一个‘空’且‘柔’的人,从而拥有化解万物的力量。 最后两句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是老子对道的敬畏:它幽深难见,好像存在又好像不存在,没人知道它的源头在哪,甚至比传说中的天帝还要古老。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别总觉得自己能掌控一切,违背规律。当你尊重道,顺应道,反而能从容前行。 而我们现代人最缺的,从来不是填满的能力,而是留白的智慧。 给欲望留白心才有空间呼吸;为关系留白相处才有余地;对生活留白才能触到真实的底色。 像道一样,保持虚空柔韧与包容,反而能接住万物,拥有真正不竭的力量,这份跨越千年的清醒,或许正是我们当下最需要的一味解药。#道德经 #国学
00:00 / 03: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8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4: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77
00:00 / 00: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女侠4天前
在任何关系里,不要觉得你付出了,别人就会感激你想多了,即使是付出了所有,对方都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稍有不符合还会存怨恨,不要心有不甘的问为什么,这就是人性,贪婪又自私永远填不满,突然感觉好心酸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为了父母,可总是亏欠父母,也为没父母进孝道,为了孩子,可孩子也没照顾好,一句会好的,撑了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跌跌撞撞半生已过,不想长大也长大了,不想老也老了,在家的羡慕在外的,在外的又羡慕在家的,人生这条路,不管怎么走都会有遗憾。无人知我多狼狈,也无人知我有多累,无人知我无路可退,更无人知我眼中多少泪,无人能知我多伤悲,更无人知我早已心破碎,这些年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了将就这个,顾及那个,唯独委屈了自己,最后变成了一个随时爆发喜怒无常的神经病和泼妇,把那个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激情的自己彻底的弄丢了,脾气磨平了,个性消失了,开心快乐离我远去了,剩下满身的疲惫和孤独,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已不是从前的我了,心中的苦没人知道,心中的痛没人能懂,心中的无奈没人理解,感觉累了就靠墙,流眼泪就自己擦,所有的一切只有自己去承受,生活从来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酸.甜.苦.辣.咸.都要一一经历,我真的希望自己是个木头人,没有悲伤,没有情绪,没有眼泪,能做到冷酷无情可惜我不是………………………………渐渐地不问,不闹,不想,不念,不失望,不期待,不羡慕谁,也不嫉妒谁往后余生还是未知数。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