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问鼎楚国。你可知道在湖北武汉的省博物馆里,有件文物让整个考古界都为之震惊?它就是镇馆之宝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出土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 2400 多年历史。它由铜、锡、铅三种金属按照 6:3:1 的比例炼制而成,总重量达到 2500 公斤。它的出现颠覆了我们对乐器的认知,它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青铜编钟。 这组编钟共 65 架,分为三层悬挂于方形木架上。上层悬挂有 8 只镈钟,中下层各悬挂有 37 架大小不同的钟。每一只钟都有一个名字,每个钟的形状、大小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同。这些钟通过精准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了从低到高的音阶序列。 别看它们只是古代的乐器,但是演奏起来那叫一个震撼!1978 年,中央电视台第一次将曾侯乙编钟搬上了荧屏,全国观众通过电视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古乐的魅力。当看到那些厚重的青铜器发出如此美妙的音乐时,全国上下一片沸腾。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些精美的青铜器都是用简单的工具、落后的技术制造出来的。要知道,当时我们的铁器刚刚出现不久,而曾侯乙编钟却已经出现在了 2,000 多年前。古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进入了青铜时代。那时候的工匠们掌握了失蜡法铸造工艺,这种工艺是现代精密铸造技术的雏形。简单来说,失蜡法就是先用蜂蜡做成铸件模型,再用其他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浇注熔融金属,冷却凝固后获得与模型形状一致的铸件。 有了失蜡法,工匠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复杂的青铜器。例如这件青铜冰鉴缶,上面的龙纹、凤纹、兽面纹等图案都非常精美,很难想象这是 2,400 年前的产物。 除此之外,在湖北博物馆里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参观吧! 眼前这个像房子一样的东西就是越王勾践剑的保护罩。为什么要把越王勾践剑放在这么豪华的地方呢?因为这把剑实在太有名了,它不仅价值连城,还有一段传奇的故事。 公元前 496 年,吴国和越国爆发了一场大战,结果越国惨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打败了吴国,成为了霸主。为了庆祝胜利,他命人打造了一批宝剑,其中一把献给了秦国国君秦德,这就是越王勾践剑。 此剑通长 55.7 厘米,宽 4.6 厘米,厚 0.6 厘米,重 2.8 千克,剑身满布菱形暗纹,近格处刻有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虽然经历了 2,000 多年的岁月侵蚀,但这把剑依然寒光逼人,锋利无比。
00:00 / 06: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