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桥》        那日送埋,我站在北河大桥桥头上,有落日,有晚霞。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到的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听到的是“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那一刻,我想转过身来,看一看日落的模样。      今日。久违的暖阳散去,明月穿透云层,我独立桥头,看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眼前是"青山依旧在"的永恒,心中是"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怅惘。河风送来"人生几度秋凉"的叹息,此刻我只愿静观浪涌千叠。忽然顿悟:时光流转,不过是田间换了新禾,月轮添了华章。      少时诵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解古人为何对月长嗟。直至今晚,与李白共沐清辉,方惊觉始皇踏过的尘土仍在脚下,东坡吟过的江风正拂脸颊。岁月何曾厚此薄彼?任你王侯将相,不过数十寒暑。而今人总困于樊笼。见富豪榜则辗转反侧,遇炫富视频便妄自菲薄。殊不知掀开帷幕:商贾不识报表,艺人台词嗫嚅——所谓成功,不过"趁势而为+持之以恒",宛若巷口早点夫妇,三更备灶,十年磨剑,终成街知巷闻的味道。      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方显从容。那些活得通透之人,皆视"成功"为旅程而非终点——正如街口卖油糕的老者,风雨无阻的笑靥里,何曾计较GDP几何?他只知晓:糖衣匀称,皮薄料足,便能换来孩童银铃般的欢笑,这比任何宏图伟业都更真切。若觉焦虑,不妨仰望明月——李白对月吟咏时,萦怀的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迈;苏轼谪居黄州时,惦念的是"作个闲人"的旷达。     岁月如桥下的风,拂过阿房宫的檐角,掠过桃花庵的砚台,终将轻叩你的窗棂。与其计较风势强弱,何不细品指尖流过的清凉?逐浪黄了又青,月轮缺了又盈,人生在世,不过是要寻个惬意的姿态,将数十载春秋,过出属于自己的气象。    滨河世纪书于乙巳(蛇)年 八月廿二亥时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