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347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以鄂豫皖苏区部队为主力组成,于1931年11月在湖北红安县七里坪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政治部主任刘士奇。下辖红4军和红25军,总兵力4.5万人,不久又建立红9军。1932年10月12日,迫于国民党军队的强大压力,红四方面军决定放弃鄂豫皖苏区,除留下少数部队坚持大别山区游击战之外,其余大部队转战西进,并取消军的番号。1932年12月在陕西和四川边界创建川陕苏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击败川军三路围攻,力量迅速发展,遂将所辖4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4军、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33军。1935年6月,与中央红军在川西北地区会师,中央对两支红军主力部队进行了整编,并将朱德、刘伯承调入红四方面军,以加强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为了开创新局面,中共中央决定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创建川陕甘苏区。红四方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前进,但张国涛亲自率领左路军到达阿坝后,便按兵不动,并背着中央电令右路军停止北上,转头南下,企图分裂和危害中央。此后一段时期,由于红四方面军南下、西进,往返于雪山草地和连续作战,部队减员很大,由南下时的8万多人,减至4万多人。这时,在朱德、刘伯承和徐向前的坚决斗争及影响下,,广大指战员对张国涛的分裂主义和南下方针进行了抵制和斗争,张国涛只好无奈地下令部队开始踏上北上的征程。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再次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图谋另立中央的张国涛也失去了军心,离开了军事领导岗位。英勇善战的红四方面军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仅在红军时期共歼敌88万人,为第一。从红四方面军里共走出一位国家主席(李先念主席)、一位元帅(徐向前元帅)、三位大将、16位上将,共700多位开国将军。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2
一叶明月11月前
大漠落阳(三十四) 10月30日,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下达“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 该计划规定:红一方面军主力6个师集结于古西安州、麻春堡、陈家湾地域, 红四方面军之第31军集结于打拉池以东干盐池地域,以上两部为突击集团,准备从东西两面求歼胡宗南部先头1至2个师;第4军和第5军主力在郭城驿、靖远、打拉池之间占领阵地,钳制敌人毛炳文、王均两军保障我突击集团的右翼安全;红二方面军主力转移到海原以北和西北地域,保障红军突击集团左翼安全。 红5军驻扎在靖远县东北三角城一带,黄河东西两岸,担当保卫渡口和侧应两岸红军行动的任务。徐向前、陈昌浩致电朱德、张国焘汇报了5军各部当晚所在位置并提到:“5军确急需休整,现不能担负更重要任务。5军报告两营控制靖远东北地区至多二、三日,敌人迫近即须过河。” 晚,红5军发起强攻,欲抢占河西三角城渡口。先遣部队强攻未得手, 后改智取,得手后,先头部队继向下游攻击,相机占领三滩(三角城)一线各渡河点。到河东进行钳制的红5军一部回撤再次西渡黄河。 敌关麟征部突进靖远,控制黄河东岸,隔断了河东红军增援宁夏的道路及与河西部队的联系。负责监视靖远守敌及看守渡口的5军,无法向打拉池靠拢,遂奉朱德、张国焘的命令,全部撤至河西的三角城地区,看守船只,休整待命。 31日晨,红5军各部全部渡过黄河,占领了三滩(三角城)各渡口,敌河防部队全线崩溃。 由于事先的部署发生了变化。不仅红一方面军主力无法过河,就连原先准备过河以加强河西力量的红四方面军所辖之第31军,在已经跑步抵达渡河口岸,甚至有一部分已经西渡黄河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又调头东去,按重新下达的命令折向麻春堡,去奋力实施“力歼南敌一部,缓解河东压力”的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至此,黄河东西两岸的红军被迫隔断。 渡过河的三个军的战役第一个目标,是控制一条山、五佛寺等枢纽地段,打开北进宁夏的大门和通道。 第二个目标,是向宁南进击,乘胜夺取中卫和定远营,并策应红一方面军西渡。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和总政委陈昌浩决定,以三十军为前卫军,猛打猛进,抢占一条山、五佛寺地区,控制五佛寺渡口; 以九军攻占锁罕堡,打拉牌等地,屏障三十军,遏阻西南方面的援敌; 以五军殿后,驻三角城休整和看守船只,警戒兰州方向的来援之敌; 总指挥部、总直机关和医院、妇女团等居中。总指挥所开设在三角城至一条山之间的赵家水。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2
00:00 / 1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