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08
00:00 / 01: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第4次会战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徐州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会战之一。 一、背景与战略意义 - 时间:1938年1月至5月 - 地点:以徐州为中心的苏鲁豫皖地区 - 战略地位:徐州是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交汇点,控制南北交通命脉 - 日军目标:打通津浦线,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为进攻武汉做准备。 二、双方兵力与指挥 - 中国军队:约60万人,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统一指挥 - 日本军队:约24万人,包括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各一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和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 - 日军优势:装备精良,机械化程度高,掌握制空权 三、主要作战阶段 1. 初期防御(1-3月):中国军队在淮河两岸顽强阻击日军北上; 2. 台儿庄大捷(3-4月): 日军濑谷支队进攻台儿庄, 中国军队孙连仲部死守台儿庄;- 李宗仁下令全线反攻,歼灭日军1万余人。- 这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最大胜利之一 3. 徐州突围(5月): - 日军增兵后形成合围之势 - 中国军队主动撤离徐州 - 成功保存有生力量,为武汉会战赢得时间。 四、结果与影响 - 军事结果:徐州最终失守,但中国军队有效牵制日军精锐 - 战略意义:- 打破了日军"三个月亡国论"的妄想,- 为武汉会战争取了宝贵时间,- 极大鼓舞了全国抗战士气 - 五、双方伤亡人数:中国军队伤亡约10万人,日军伤亡近3万人。 六、我军阵亡将军名单(共11位将官) 1、国军41军122师王铭章师长,四川新都人,被追赠为陆军上将; 2、国军51军114师方叔洪师长,山东历城人,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3、国军48军173师周元中副师长,广西明江人,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4、国军27军23师 李必藩师长,湖南嘉禾人,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5、国军27军23师黄启东参谋长,湖南平江人,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6、国军41军122师 赵渭滨参谋长,四川成都人,被追赠为陆军中将; 7、国军41军124师邹绍孟参谋长,四川荣县人,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8、国军51军114师340旅扈先梅旅长,河南安阳人,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9、国军13军4师23团陈纯一团长,湖南新宁人,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10、国军13军89师529团罗芳珪团长,湖南衡东人,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11、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
00:00 / 1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79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又称“八一三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日双方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以上海为中心,中国军队浴血奋战,虽然最终上海沦陷,但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抵抗精神。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并准备进攻上海,企图将战争由华北扩展到华中。 为确保首都安全,中国统帅部决定主动出击,企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海军陆战队。1937年8月9日,日本海军中尉大山勇夫等两人驾车闯入上海虹桥机场挑衅并被击毙,成为战争导火索。国民政府随后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中国军队进攻阶段(8月13日-8月22日):战役初期,中国军队采取攻势,力图消灭驻沪日军。第87、88师等部向日军据点发起围攻,空军也协同作战。中国军队一度压迫敌军于黄浦江左岸狭隘地区,予敌重创。 日军登陆与僵持阶段(8月23日-10月25日):8月23日起,日军大批援军在吴淞、川沙等地登陆,双方在罗店、宝山、蕴藻浜等地展开惨烈拉锯战。其中罗店争夺战异常残酷,双方反复冲杀,中国军队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血肉磨坊”。日军不断增兵,至9月中旬总兵力已达20万人,并于9月30日发起总攻。中国军队亦持续增援,总兵力达70余万人,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0月25日,战略要地大场失守,中国军队主力侧翼受到威胁。 撤退与沦陷阶段(10月26日-11月12日):大场失陷后,战局急转直下。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第88师524团一营在副团长谢晋元指挥下,固守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昼夜,其英勇事迹被誉为“八百壮士”(实际约400人),极大鼓舞了全国军民的士气。11月5日,日军第10军约8万人从杭州湾北岸的金山卫登陆,对上海中国守军形成合围之势。中国军队腹背受敌,被迫于11月9日开始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除租界“孤岛”外,全部沦陷。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撤退、上海沦陷告终,但其影响深远: 粉碎速胜妄想:中国军队以巨大牺牲坚守上海达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展现抗战决心:这场战役展现了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抗敌卫国的巨大决心,极大地鼓舞了国人。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