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5: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广芷1周前
深度解读帛书本《道德经》德经第一章,处实去华 “道”和“德”是老子在全书中重点阐述的两个核心概念,“德”由“道”生成,受“道”的支配,遵循“道”的主旨行事。在本章中,老子谈到了备受儒家推崇的“仁”“义”和“礼”,但他对这些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的态度却与儒家大相径庭。老子将本章中提到的哲学和伦理道德概念排了次序,“道”当然是处于第一位的,之后依次是“德”“仁”“义”和“礼”,其中“德”又有“上德”和“下德”之分。显然,“上德”才是老子所说的由“道”派生出的真正的“德”。上德之人不在意形式上的“德”,下德之人则教条地死守所谓的“德”,所以“有道”与“无道”的区别就十分明显了。“上德不德”就如同“天地不仁”和“圣人不仁”,因为大“道”顺其自然,不需要用“仁”“义”来人为地修饰。法律的产生是为了惩治犯罪,如果没有人犯罪,法律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老子强调“返璞归真”,认为人间的仁义道德、礼仪制度不过是对失道失德的粉饰。“仁”在失道失德后用来调整人际关系,“义”在“仁”丧失后用来规定人的行为,“礼”在“义”丧失后用来稳定社会秩序。如果社会充满和谐与友爱,那么要“仁”“义”还有什么用呢? 老子看到了社会道德的堕落,却没有探讨其中的原因,一味地强调去“仁”“义”是不现实的,因为社会远没有达到老子所理想的那种状态。祝愿每一位都能常沐喜乐顺遂无忧。愿我们在这一程中,皆能有所得有所悟,福生无量天尊#道德经 #道家文化 #人生 #上热门 #道教
00:00 / 04: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1: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2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