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3
00:00 / 57: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学习孔子智慧。子罕篇第九之二十三。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其含义可解释如下:原文: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逐句解释:“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后生”指年轻人;“畏”是敬畏、看重。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畏,因为他们的未来充满潜力,怎能断定后来者不如现在的人呢?这体现了孔子对年轻一代的期许和开放心态,强调未来有无限可能。“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但如果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仍默默无闻(“无闻”指德行、学问无所成就),那就不值得敬畏了。孔子认为中年应是人格成熟、事业有成的阶段,若此时仍无建树,则难有更大作为。核心思想:激励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进取,未来可超越前人。强调年龄与成就的关系:中年应成为社会的支柱,若虚度年华,则潜力耗尽,不再令人敬畏。辩证看待年龄:年轻时潜力无限,但需在成长中实现价值;中年后若未成才,则难以再被寄予厚望。现代启示:这句话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对青年:鼓励拼搏,相信未来;对中年:提醒珍惜时光,持续精进;对社会:重视培养年轻人,同时认可经验与年龄的价值。孔子此言既包容又严厉,既有对未来的希望,也有对虚度光阴的警示。
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1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