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 #博物馆 #兵马俑 ·彩绘十二生肖俑,[福]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镇墓明器,在唐宋墓葬中多有随葬。隋唐时期的生肖俑多为陶质,也有个别铁质、石质、瓷质的。 [福]十二生肖俑,亦称十二生辰俑。是代表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俑。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墓中。隋唐时期胎质多为灰陶、红陶,亦有青瓷制品。中国早在商代已用十天干、十二地支记日,汉代把12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称“十二生肖”,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后,生肖与人的命相结合,逐渐神秘化。 [福]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生肖俑造型作人身兽首, 人身均作文臣形象, 再配以不同生肖的头像, 构成一个个独立的单体生肖塑像。 [福]生肖的服饰鼠和狗相同, 上穿圆领宽袖长袍, 袍长至足面, 前有蔽膝, 双手执笏板拱于胸前, 足登靴。其他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猪, 只是上身在长袍外再著褙子及足登尖头靴外, 其余则完全相同。 [福]俑采用头、身分制, 然后粘接成一体, 再刻画衣纹, 贴塑双手及笏板, 经入窑烧成后, 又施彩绘, 现俑身红彩均已褪色或剥落。俑体中空, 胎体厚重, 放置稳定。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虽大同小异, 但头像塑造得生动有致, 各有神采。 [福]十二生肖的不完美: 鼠无脑、牛无牙、虎无颈、兔无唇、龙无耳、蛇无脚、马无趾、羊无神、猴无腮、鸡无肾、狗无味、猪无寿。所以我们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完美是常态。 [福]埃及博物馆的贝斯特女神与它惊人的相似。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5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jet20063月前
这件是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于1957年在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出土。骆驼头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 骆驼昂首挺立,驼背平台上铺着彩条长毯,上面有由3名胡人、2名汉人组成的乐舞队。中间一个胡人在跳舞,其余4人围坐演奏,手中乐器仅残留一把琵琶,推测分别为一人拨奏琵琶,一人吹筚篥,二人击鼓,均属胡乐。 这件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表现的是流行于唐代开元(713-741)、天宝时期(742-756)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器形硕大,骆驼健壮,人物表情丰富,形象逼真,造型新颖生动,釉色鲜明润泽,陶塑艺术精湛,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 当时中亚等地有许多乐师、歌舞者留住长安,带来了多样的乐曲和乐器,也为骆驼载乐这类节目的流行提供了文化背景。 唐三彩是唐代独特的一种低温釉陶工艺,因以绿、黄、蓝三色为主故名,制造时入窑两次,先烧釉,釉以铅为熔剂,高温下呈玻璃状可流淌。唐三彩正是利用这一特点,使不同色釉于高温下交混,制造出绮丽的艺术效果。不同于唐代早期偏重于素色的配色,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上釉主要是以浓重强烈的颜色为主,且色彩层次分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的世俗风气,标志着唐三彩技术的成熟。 #国家博物馆 #唐三彩 #陶俑 #骆驼 #乐队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