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8: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0
00:00 / 00: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4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6
回望,是希望能看到未来 ——陈海涛和他的站台中国 2025年的春天,北京798艺术区的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迎来了成立20周年的重要时刻。从2005年草场地空间的首展起步,这座以“站台”为名的艺术机构,如同一列承载着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列车,在时代的轨道上疾驰、探索、沉淀,最终成为连接本土与国际、传统与实验的重要枢纽。 站台中国的诞生,正值中国当代艺术从地下走向国际舞台的转型期。创始人孙宁与陈海涛以“非营利机构”的初心起步,致力于为艺术家提供纯粹的表达空间。2005年与联合现场小组合作首展“乱伦”即展现了其前瞻性——通过跨媒介合作与学术研讨,挑战传统展览形态的边界。此后,“丛林”系列展览(2010、2013)成为标志性项目,以“原生态”视角呈现艺术家个体与群体间的共生关系,探讨艺术生态的多元性与可能性。这种去中心化的策展模式,既是对体制化展览的反叛,也为年轻艺术家提供了自由生长的土壤。 20年来,站台中国始终关注大时代下个体的生命经验。2008年“自我经验”青年艺术家联展中,毕建业、周轶伦等人以绘画、装置等媒介,记录了一代人的迷茫与冲动;2011年“关于绘画的十九个个展”则让每位艺术家以独立空间构建自我话语,凸显艺术表达的个性化与多样性。诸多艺术家通过站台中国走向国际,他们的作品既承载着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也映射了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精神图景。 站台中国的实践从未局限于传统画廊模式。2013年“丛林II”项目以“弥漫的形态”展开长达一年的系列活动,打破展览的时空限制,通过沙龙、讨论与创作互动,重构艺术生产的逻辑。2020年后,其798新空间更以“橱窗”项目推动跨界实验,探索数字艺术与公共介入的新方向。这种不断自我革新的勇气,使其在商业与学术的平衡中始终保有先锋性。 20年的历程,站台中国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复杂光谱——从本土经验的深耕到全球语境的对话,从个体表达的张扬到集体生态的建构。如今,站在新起点上的它,依然延续着“站台”的隐喻:既是出发的起点,也是回归的终点;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未来的预言者。正如贾樟柯在其电影作品《站台》中所捕捉到的时代阵痛,站台中国以艺术之名,记录着每一段“在路上”的漂泊与抵达,而未来,正从这些回望中生长出新的可能。 #站台中国 #当代艺术 #陈海涛 #艺术在抖音 #艺术人生
00:00 / 06: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2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0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6
00:00 / 08: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21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14: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00:00 / 04: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