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大棒3月前
893年,教员出生了。 隔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惨败。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大清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 得到赔款后的日本,一瞬间就成了世界强国。他们拿着这笔横财,开始使劲发展。 可惜,那时候的教员,还只是襁褓中的婴儿。 随后,又经过40多年发展,日本国力空前强大,甲午战争让日本尝到甜头,日本此时也更加强大,想再吃一回肥肉。 于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 日本把爪子又伸向中国。 当时,日本武器先进,军事实力强悍。 于是,国内很多人非常悲观,认为我们要亡国了。 但教员却用一篇论持久战告诉我们,身处绝境,如何逆风翻盘。 此篇文章写于1938年5月,而当时教员已经45岁了。 无论是战争经验,还是政治素养,教员都处于巅峰状态。 当时,日本侵略中国已经10个月了,日本军队长驱直入,中国防御则节节败退。 在这样的状态下,中国国内大部分民众都很悲观。 于是,在这样的悲剧下,教员开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战争的过程究竟要怎么样?能胜利还是不能胜利?能速胜还是不能速胜? 很多人都说持久战,但为什么是持久战?很多人都说最后胜利,但是为什么会有最后胜利? 论持久战就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释。 而这篇文章里最核心的就是辩证法,但,如果不懂辩证法,很难理解这篇文章的精髓。 在此篇文章里,教员花了大量的篇幅反驳了亡国论,又驳斥了速胜论,最后阐明了持久战。 为什么是持久战呢? 想要明白,只有依据全部敌我对比的基本因素,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员在文中分析到,日本是小国,国土狭小,人力匮乏。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处于孤立。 中国是大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地位将处于多助。 但日本又是强国,武器先进,经济发达;而中国是弱国,武器落后,经济衰退。 因此,日本是强而不大,中国是大而不强。 这里的矛盾分析,便是整篇文章的精华部分。 于是,教员得出结论,要打持久战。 但之所以得出打持久战的原因,是因为教员隐藏了最核心的一块内容。 就四个字概括,就是战略纵深。 #内容启发搜索#毛选 #清醒认知#民族力量 #持久战
00:00 / 02: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1
00:00 / 05: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23
00:00 / 03: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