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8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弘庵法师开示】如何修习般若? “般若”实际上是音译的,我们知道翻译经文有几种情况不翻译:一个尊重不翻。比如佛、菩萨、罗汉是圣人,为表示对圣人尊重,所以佛、菩萨、阿罗汉这些名词采用音译,不做翻译;还有一种是解释不了的不翻,比如“般若”一词,翻译成“智慧、大智慧、究竟彻底的智慧、通达宇宙、世间、出世间的无碍的智慧”,无论怎么翻译,都很难把它的全貌解释出来,所以就不翻译;还有就是他方有我方没有的,比如迦陵频伽,《阿弥陀经》里提到的迦陵频伽鸟,佛的世界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翻译了也没有用,所以就不翻译;还有一种秘密不翻,比如咒语,咒语是很微妙的,它是诸佛菩萨在甚深禅定当中,由自心自然流露出来的,所以,保留梵文的读音,朗读时会有神秘的感应,一旦翻译出来,则会失去神秘感,失去诸佛菩萨原本的妙义,所以也不翻译。 “般若”,它是一种甚深的智慧,用我们凡夫的语言很难去表达,但是还必须描述,不描述我们怎么知道呢?般若是如实认知一切事物和万物本源、以及引导我们通向解脱的智慧。 我们如何修行般若?那就从实处入手啊,只有因地正,果地才会正。首先树立正知见,不管你是修净土、修禅宗、修密宗、修律宗、甚至修华严都可以,依照它的修行方式,按照你选择法门的具体要求,如理如法去修行,就会通向般若的彼岸、通向我们的解脱。 “修行”就是心灵和外在言行要相应,知行合一,心心念念要在这个法上面,得在上面用。比如参禅打坐、念佛持咒,这样的话才是真正的通向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我们的正定,最后的解脱靠的是正定。“从闻思修如三摩地”,闻到佛法要思考,思考的目的就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让自己更好的和修行相应,否则一无是处,寸步难行。 修行为什么好?因为修行是你自己获益、自己自在,别人夺不走。比如在世间,你当了官,别人说你不用干了,你就干不了了。或者你做生意发财了,明天又赔了,有好多东西是你控制不了的。但修行你自已可以控制啊,你愿意修行,用功就越精进,你不用功就懈怠,这些自己都可以掌控,你会发现修行没有一点害处,百利而无一害,是最好的,也就是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你不做多亏啊! 总之,信众如何修行般若,依各自的法门 ,按各自法门的要求、方法和仪轨,树立正确的知见,如理如法的修行,舍弃一切妄想,就能最终回归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清净心5天前
佛教故事—常不轻菩萨 常不轻菩萨——恒常不轻视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常不轻菩萨品》。在此经中,释迦牟尼佛向大势至菩萨,讲了如下故事:在无量阿僧祇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名威音王如来,这位佛的寿命和正法住世时间非常久远。后来,正法逐渐消退,进入像法时期,有一些比丘增上慢不具威仪,在修行上也未开悟,却怀有高傲自大之心,在僧团里,聚结成很大的势力。   这时,有一位比丘,他专行礼拜,谦虚恭敬,每逢见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为如何,都恭敬礼拜,并向他们说:“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   有时甚至远远地看到四众,都要走过去施礼赞叹。   众人听到这样的话,议论纷纷,认为这位比丘故意讽刺他们,便以凶狠的口气响应:“愚痴的比丘,你打哪儿来?说什么不敢看轻我们,还给我们授记,说我们都会成佛,我们并不需要这样的虚妄授记。”   虽然被骂,但这位比丘并未生起瞋恨的心,仍然一如既往,长年累月地如此修行。高声赞叹四众:“我不敢轻视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   听到比丘还说一样的话,骂他的人怒火烧得更旺,拿起木杖或瓦砾石头来打他的头或丢他的身体。比丘边躲边跑,到了稍远的地方,还是高声赞叹:“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将来都会成佛!”因为他常作如是说,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众都戏称他为“常不轻”。   这位比丘在临命终时,在虚空中听到威音王佛所说《法华经》无量偈颂,且悉能受持,因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净,并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这使他得以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广为四众讲经说法。而那些原本打骂轻视常不轻比丘的人,看见他显现大神通力,身心柔和,语音轻妙,又能背诵《法华经》及二十千万亿偈颂,解说无碍,说法精妙,在听闻他说《法华经》后,大众都欢喜信受,跟随常不轻菩萨一起修行。   这位常不轻菩萨,就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00:00 / 00: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