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好的,这是一个关于中华二十四孝中“闵子骞芦衣顺母”的经典故事,我将为您详细讲述,并附上故事的内涵与意义。 --- 二十四孝之闵子骞:芦衣顺继母,三子免风霜 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一个名叫闵损(字子骞)的少年,他是孔子的弟子,以德行高尚著称。他年幼时,生母不幸早逝,父亲续娶了一位妻子,为他带来了两位同父异母的弟弟。 自继母进门后,闵子骞的生活便发生了改变。继母将疼爱和温暖都给予了亲生儿子,对他则日渐冷淡。平日里,重活、累活都让他干,而好吃的、好穿的都先紧着自己的两个儿子。然而,闵子骞生性淳厚善良,对此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依旧恭敬地侍奉父亲和继母,友爱两位弟弟。 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出门访友。闵子骞负责驾车,凛冽的寒风中,他冻得浑身发抖,嘴唇发紫,连牵马的缰绳都几乎握不住。 父亲见他缩成一团,以为他偷懒畏寒,心中颇为不悦,便出声呵斥。闵子骞默默忍受,不敢辩解。不料,一阵狂风吹来,闵子骞手中的缰绳脱落,身体因僵硬而险些从车上摔下。父亲勃然大怒,举起马鞭便向他抽去,想教训这个“不成器”的儿子。 一鞭下去,闵子骞单薄的棉衣被抽破了。令人震惊的是,从破口处飞扬而出的,并非温暖的棉絮,而是轻飘飘、完全不御寒的芦苇花! 父亲惊呆了,他连忙扯过闵子骞的衣服查看,发现整件冬衣的内里,塞的全是廉价的芦花,看起来蓬松厚实,却丝毫不能保暖。他又心疼又震惊,立刻去查看另外两个小儿子的棉衣,发现里面絮的却是厚实暖和的真棉花。 真相大白!父亲瞬间明白了一切,想到长子长期以来的默默承受,他心如刀绞,抱着几乎冻僵的闵子骞,泪流满面。 回到家后,愤怒的父亲当即写下休书,决意要将偏私狠毒的继母赶出家门。 就在这家庭即将破裂的时刻,浑身还在发抖的闵子骞却“扑通”一声跪倒在父亲面前,恳切地劝阻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这句话的意思是:“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受寒;如果母亲离开了,那我们兄弟三人就都要孤单无依了。” 此言一出,满室皆静。父亲握着休书的手颤抖了。继母更是被深深震撼,她看着这个自己一直苛待却以德报怨的继子,羞愧与悔恨涌上心头,不禁失声痛哭。 闵子骞的孝行和宽容,感化了继母。从此以后,继母痛改前非,将闵子骞视如己出,一家人变得和睦友爱,再无嫌隙。 后来,闵子骞因其高尚的品德,与颜回并称,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中华孝道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