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9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22
00:00 / 06: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6: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今天是2025.10.02,也是谦瑾诵读古诗词抖音连续记录的第二百五十五天。她今天诵读的古诗词,是汉代曹操所作的《短歌行》(节选)。曹操《短歌行》的主题思想丰富且深刻,主要围绕对人生短暂的感慨、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等方面展开: 感慨人生短暂 诗开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诗人以酒为引,感慨人生犹如清晨的朝露,转瞬即逝,体现出对时光匆匆、人生短促的深沉喟叹。但这种感慨并非消极悲观,而是为后文表达及时进取、建功立业的渴望做铺垫,提醒自己和世人要珍惜有限的时光。 求贤若渴 曹操深知贤才对于实现其政治理想的重要性,诗中多处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之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化用《诗经》中的句子,将自己对贤才的思念比作女子对情人的相思,生动地表现出求贤的急切心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描绘了一幅礼遇贤才的欢快场景,暗示诗人渴望贤才归附。“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以明月比喻贤才,表明贤才难得,诗人因求之不得而忧愁难消。 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诗人以山和海为喻,表明自己广纳贤才的广阔胸怀;又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得到贤才的辅佐,实现天下统一、人心归附的政治抱负。这几句诗直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展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的宏伟志向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短歌行》将人生苦短的忧思、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统一天下的壮志融为一体,体现了建安文学“慷慨悲凉”的典型风格,全面展现了曹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7
歌曲“锦瑟” 《诗经》中,多次提到琴瑟。比如“关雎”篇有“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鹿鸣”篇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等。看来,在我国古代,不论是男女之情,还是朋友之情,都常用琴瑟来抒发感情。 岂止是表达爱情、友情、亲情等人之常情,音乐还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音乐还可以教化百姓,“乐以化成”。音乐的意义,中国古人早有认识。中国古代有为的帝王,普遍有较高的音乐素养。 “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在上古伏羲时期就有“瑟”。《史记•封禅书》记载:伏羲帝听素女鼓瑟,过于悲,于是把瑟五十弦改为二十五弦。 后来,人们又制作出了琴,更加简化,只有五弦或七弦。据说是舜帝制作的五弦琴。舜整理了前人的音乐,编制了“九韶”、“六英”等乐曲。“九韶”,又称“韶乐”,是夏商周三代举行国祭大典的保留曲目。舜帝还主张用音乐教化人,培养人“刚柔相济”的贵族气质。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在齐国观看“韶乐”,大为感慨,“三月不识肉味”,称赞它“尽善尽美”。孔子认为“韶乐”是音乐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孔子还整理出了《乐经》,明确把音乐列入教学科目。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充分肯定了音乐的教化作用。 瑟过于繁杂,琴又过于简化,大约在战国时期人们又制作出了筝。筝比瑟简单,比琴又更有表现力。瑟、古琴、古筝,都是华夏民族的传统乐器。 孔子编纂的《乐经》已经失传,古代的乐谱也大都遗佚。故而本人著《新编乐经》。 现在通行的古筝弹法,叫古筝演奏,主要适用于女性。我的弹法,叫古筝弹唱,是文人学士的弹法,也是男女通用的弹法。古筝弹唱,简单实用,易学易懂,有利于音乐教育的普及。故而本人亲自现身示范。弹唱得并不是很好,旨在做个表率。 ——《为什么是古筝》 #“锦瑟”#伏羲、舜、孔子#瑟#古琴#古筝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