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5
00:00 / 03: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8
00:00 / 01: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常乐6天前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__LINK_ICON]。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__LINK_ICON]。  以下是详细介绍: - 历史沿革[__LINK_ICON]: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代24位皇帝。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建立在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帝王宫殿的大门从此向公众敞开。 - 建筑布局[__LINK_ICON]: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其后为御花园。后三宫两侧排列着东、西六宫,是后妃们居住休息的地方。 - 文物收藏[__LINK_ICON]: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总量已达186万余件(套),以明清宫廷文物类藏品、古建类藏品、图书类藏品为主,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  - 文化价值[__LINK_ICON]:故宫不仅是收藏明清皇室珍宝的巨大宝库,也是记载明清宫廷历史的鲜活档案,它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精神,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6: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3
00:00 / 02: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沈阳故宫又名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是中国现在保留下来的第2大故宫,它跟北京故宫不相同的是,沈阳故宫建筑具有鲜明的满族文化特点,沈阳故宫一共住过3位清朝皇帝,努尔哈赤、皇太极、福临。努尔哈赤把后金都城从辽阳向南搬到了沈阳;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则在沈阳建立了清政权;最后从沈阳出发进北京紫禁城的,是他的儿子福临。福临做皇帝时,才6岁。1644年,是清朝顺治元年,清朝的八旗大军,开始向着长城向着北京推进。这一年,努尔哈赤的后代最终得了明朝天下。6岁的小皇帝福临从此离开沈阳的皇宫,住进了明朝留在北京的紫禁城。沈阳故宫自努尔哈赤后金天命十年也就是1625年始建,至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基本建成,共经历努尔哈赤、皇太极、乾隆三个建造时期,历时158年。沈阳故宫占地面积超6万平方米,共有古建筑114座、房间500余间,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分为东、中、西三路。东路为努尔哈赤所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为八角重檐攒尖式建筑,为皇帝举行大型庆典和集会时使用,也是皇帝与八旗诸王和大臣议政之处。1644年,顺治皇帝在此登基继位。大政殿东西两侧有10座大小形制完全相同的亭子,称为十王亭。离殿最近、略微向前突出的两座为左右翼王亭,其余八亭呈雁翅状排列,东为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王亭,西为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四旗王亭。八旗亭是各旗官员处理本旗日常事务的衙署。大政殿与十王亭的布局,与满族皇帝和八旗旗主出征狩猎时扎设营帐的排列方式一致,体现了满清八旗制度的文化特色。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1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0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