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9
00:00 / 06: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歌曲“碎银几两”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占了一半多。风,指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是民间生活状况的文艺性表达。 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文艺作者,需要观察生活,还需要经常采风,了解民间生活状况,以及民间文艺现状。文艺作品,要能够反映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或者无病呻吟。 文艺作品,又要高于生活。文艺作者,要有正确的三观去判断是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粉饰太平,只会使问题更严重。文艺作品,要确保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 韦应物做刺史,写诗检讨:“邑有流亡愧俸钱”。郑板桥做县令,写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我们今天的百姓生活如何呢? “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乐趣。人们各取所需,各尽其能。”每每读到这些,国人总是倾羡不已,盼望着共产主义社会早日到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人们活得太累了,需要过点好日子了。可是,看看国人现在的素质,累死也不值得同情。钻在钱眼里,唯利是图,不讲仁义道德,没个人样。有的如蝼蚁般活着,有的如畜牲般行事,俨然已是顾炎武所言“天下已亡”的状态。 然而,国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古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活得生不如死,哪有功夫讲礼义廉耻?活得太累,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一个副处长体验了一天外卖骑手的工作,感叹太难。可是,纵使难,仍然有数百万人干这活。为啥?干工厂流水线难不难?干工地农民工难不难?很多工作都难。人往高处走,不是生活所迫,谁愿累死累活。 能不能不让他们干这么辛苦呢?办法是有的。很多西方国家就基本上做到了。一个文明社会,人们可以有不劳动的自由,不用等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去挣钱,也能吃穿不愁,政府要保障。究其根源,是政府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学西方那套,也一样做得到,就看政府的治国思路对不对头。 有人说:这样下去,大家都不干活,养一堆懒人。这个过虑了。首先,人坐久了自然想动,没事还要挥汗健身房呢,劳动是健康身体的需要。其次,有了温饱,人们还想要小康。想要更好的生活,自然会去劳动。而且,人们有不劳动的自由,也有劳动的机会,有助于更有创造性、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劳动。 人们有不劳动的自由,也有劳动的机会,人本身将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国民素质也将得到提高。 劳动不再是强制或被迫的,劳动就会从负担变成快乐。 ——《劳动是负担还是快乐》 #歌曲“碎银几两”#文艺源于生活#劳动是负担还是快乐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61
歌曲“人间半途”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占了一半多,指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民间歌谣,是民间生活状况的文艺性表达。 文艺作品,要源于生活。文艺作者,需要观察生活,还需要经常采风,了解民间生活状况,以及民间的文艺现状。文艺作品,要能够反映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闭门造车或者无病呻吟。 文艺作品,又要高于生活。文艺作者,要有正确的三观去判断是非,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粉饰太平,只会使问题更严重。文艺作品,要尽量确保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 韦应物做刺史时,写诗检讨:“邑有流亡愧俸钱”。郑板桥做县令时,写诗说:“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我们今天的百姓生活如何呢? “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生存的手段,而成了生活的乐趣。人们各取所需,各尽其能。”每每读到这些,国人总是倾羡不已,盼望着共产主义社会早日到来。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人们活得太累了,需要过点好日子了。可是,看看国人现在的素质,累死也不值得同情。钻在钱眼里,唯利是图,不讲仁义道德,没个人样。有的如蝼蚁般活着,有的如畜牲般行事,俨然已是顾炎武所言“天下已亡”的状态。 然而,国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古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活得生不如死,哪有功夫讲礼义廉耻?这是一个重要原因。北京一个副处长体验了一天外卖骑手的工作,感叹太难。可是,纵使难,仍然有数百万人干这活。为啥?干工厂流水线难不难?干工地农民工难不难?很多工作都难。人往高处走,不是生活所迫,谁愿累死累活。 能不能不让他们干这么辛苦呢?办法是有的。很多西方国家就基本上做到了。一个文明社会,人们可以有不劳动的自由,不用等到共产主义社会。不去挣钱,也能吃穿不愁,政府要保障。究其根源,是政府的问题。我们可以不学西方那套,也一样做得到,就看政府的治国思路对不对头。 有人说:这样下去,大家都不干活,养一堆懒人。这个过虑了。首先,人坐久了自然想动,没事还要挥汗健身房呢,劳动是健康身体的需要。其次,有了温饱,人们还想要小康。想要更好的生活,自然会去劳动。而且,人们有不劳动的自由,也有劳动的机会,有助于更有创造性、更有价值、更有效率的劳动。 人们有不劳动的自由,可以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国人素质也将提高。 劳动不再是强制和被迫的,人本身将得到更大的发展,劳动就会从负担变成快乐。 ——《劳动是负担还是快乐》 #歌曲“人间半途”#文艺源于生活#劳动是负担还是快乐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09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3: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诗经·唐风·绸缪》是一首描绘新婚之夜喜悦与缠绵的民间诗歌,属于《诗经》“国风”中唐地(今山西曲沃、翼城一带)的民歌,反映了先秦时期山西地区淳朴的婚恋习俗和真挚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的背景紧扣古代婚礼仪式。诗中“绸缪束薪”起兴,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束薪”是古代婚礼中捆扎柴草的仪式行为,象征着婚姻的紧密结合与生活燃料的准备,带有鲜明的民俗色彩;另一方面,又以“三星在天”等星象变化暗示夜渐深,为新婚场景设置了具体的时间维度。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通过“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反复咏叹,将新郎新娘在特定婚庆时刻那种恍如梦境的惊喜、羞涩和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每章末尾“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的嗔问,看似无可奈何的调侃,实则将新婚夫妇间爱意缠绵、相见恨晚的浓烈情感推向高潮。 此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其巧妙地将婚礼仪式、星象变化与人物心理融为一体,既保留了民间歌谣的活泼生动,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质朴而富有张力的语言,让我们穿越千年仍能感受到那对新婚夫妇在特定礼俗场景下自然流露的真挚情感,展现了《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源头所具有的永恒艺术魅力。 #诗经 #诗经国风唐风绸缪 #风雅颂 #经典诵读#漫读经典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9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