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5: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2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
00:00 / 00: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4
藏海生1周前
所謂信仰 有些事情,旁人不以為然,而自己卻覺得很重要,甚至比自身的健康、財富乃至生命更重要,那就是信仰。信仰不一定非得是某種意識形態或者主義,信仰就是信念,是認定了就可以一直堅持下去的信念,是哪怕苦難重重但只要有一口氣也不會放棄的意願,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气,也是生而為人最要緊的品質。信仰的存在,讓殘酷的生命旅程有了光和熱,有了走下去的必要,有了每天對太陽升起的嚮往和期待,而當信仰的力量開始展現之時,你甚至想要成為向別人傳遞信念的那個橋樑,而實際上,這種覺悟了的有情眾生,在梵語里叫做“菩提薩埵”,簡稱“菩薩”。 所以所謂菩薩,並非廟堂裡泥塑的金身,也不是某類群體口裡互相客套的抬舉,而是實實在在行走在人世間的,通過自我實踐和體悟,達到覺悟之境卻仍然願意踏踏實實服務社會的有情眾生(包括但不限於人類)。他們分佈在各行各業,行走在各個角落,有的活躍臺前,有的隱身幕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不計個人得失,以覺悟世間為己任,本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絕不會為了取悅世人而説虛偽的話語,甚至有時為了完成使命還得刺痛對方的傷口,讓毒液流淌出來,且不能傷到自己。從某種角度來說,菩薩是一個危險的身份和角色,它通常意味著“不討喜”,但純然的發心又會讓事情向著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為何聊起了菩薩?大概是因為,真正的菩薩行者未必在廟堂,而廟堂之內的大概真的只能待在那裡,在這個時代里,接受大眾的審判。這個審判是中性詞,沒有任何負面意思,它只代表了某種嚴厲的考核,畢竟,全民都在承受時代巨變帶來的壓力,任何人都不應該成為例外。那身制服不是逃避責任的免死金牌,反而更應該積極投身社會洪流,親身體驗眾人之苦,再以般若之利刃刺破煩惱,引領眾人突破現實的束縛和困擾,以更積極且富有想像力的方式應對生活的壓力,而不是成為某種更世俗的人,躲在某個角落計算個人得失——世人尚且有不計個人得失的道德良善之輩,入空門之人還要以個人利益為主導,那不如褪去那身制服,承認自己“四大皆不空”,倒能少造作些因果。 不要誤會,我沒有批評任何群體任何組織任何形態,我只是提醒某些個別人,不要成為群體里的害群之馬,因個人之不夠格而影響群體之清白,繼而令群眾不再有信心,那真是很遺憾很嚴重的事情。終究還是六祖大師說得對: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親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衆惡無喧,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信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5: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